「揚,嗰隻咩眾安保險,抽唔抽得過呀?」回家吃飯,母親大人羅師奶拿起筷子扒飯入口之際,突然這樣問。就和其他師奶一樣,羅師奶有閒錢時,平常也有買些股票仔,不過主要集中在內銀、滙控(0005)等收息股上,即使強勢如騰訊(0700),她也曾說過「騰訊咁低息」而大走寶。投資如此保守的羅師奶,竟然也會知道眾安保險?「啲朋友個個都話抽,話會好似騰訊咁大升,嗰市又咁好,諗住試吓嘛!」原來如此,財經新聞說眾安保險的孖展借爆,看來挾著「三馬」之名的這隻內地首間互聯保險公司,在散戶之間確有明星效應。
港股市場好像很久已經沒有一隻如此火熱的新股。恒指連升八個月,但散戶投入程度始終不高,要讓股市進入亢奮階段,除了要大股接連破頂外,二三線股份爆炒禾雀亂飛,以及有高市盈率或市帳率定價的新股,依然錄得逾幾十倍的超額認購,三大因素缺一不可。眾安保險招股之際,適逢騰訊接連破頂,而過去幾年任何與騰訊或阿里稍為扯上關係,無不曾經落鑊。散戶不忿沒買騰訊走寶,眼見擁有類近概念的眾安上市,當然不肯錯過機會。不過,這真是個好機會嗎?
眾安貴,估值貴,定價貴,很多財經新聞已經反覆報道過;眾安虧損,首季蝕2億,全年料錄重大虧損,連管理層也不肯預期何時才能賺錢,就算不看招股書,「求其」Google一下也肯定獲得相關資訊,有炒開股的股民亦沒有理由不知道,但面對著騰訊暴升的誘惑,大家似乎也選擇性地將這些負面因素拋諸腦後。那天報紙引述券商說「買眾安係不要問,只要信」,已經聽到「啤」一聲;昨天再聽到有股評人在電視節目說,「眾安上市後可能會捱吓價,但認購作長線投資無問題」,更加完全暈低。既然預期上市後會「捱價」,為何現在還要去抽新股?就算看好,為何不等到上市後「破發」才買?
明白的明白的,有時投資並非講求理性,反而講求供求關係,當需求很大但供應有限,股價自然會向上炒,而從這個角度出發,眾安招股反應熱烈,絕對符合這要求。「做有溫度的保險」,是眾安保險的企業口號,眾安絕對有溫度,而且是燃燒中的高溫,而股市同樣有溫度,正在慢火燉煮當中;但以從事保險業務的角度來說,它如何做到有溫度呢?八卦的我決定去瀏覽一下眾安的網頁。
曾經聽一個在內地從事券商工作十逾年的老行尊說,「金融淘寶化」是資本市場未來發展的方向,所說的是任何人想買投資產品,只要到一個類似淘寶的平台,輸入Keyword再尋找,價錢條款合理,點擊後就能買入所需產品。眾安的方向看來也是這樣,網頁內的保險產品,主要是銷售一些條款相對簡單的保險方案,例如旅遊保險、意外保險、醫療保險及車險等。要做到「有溫度」,眾安也推出一些聽落相當「騎呢」的保險方案,包括「航拍機第三者責任風險」、「兒童防走失保險」、「網購退貨保險」、「信用卡被盜刷保險」、「電話詐騙損失保險」等。在這個騙案屢見不鮮的國度內,竟然夠膽推出防盜刷、防詐騙的保險,償付風險會不會太大呢?
不過重點是,除了這些類型較獨特的保險產品外,眾安提供的服務真的很特別嗎?問問你,對一次去旅行時,你是用甚麼方法買旅遊保險?「買機票時一set買埋」、「上網Quote價買」、「去到機場用ebanking買」,是三個我從同事身上聽到的答案。我們不是很久以前,已經在上網買旅遊保險嗎?現在又有哪一間保險公司,沒有網上銷售渠道?又有哪一間保險公司,不是正打著網絡戰?眾安的業務究竟有何特別?不要忘記,在網上銷售減省成本後,保險公司為旗下產品的定價可以更進取,像眾安網站內的保險產品,大部分幾十元人仔就有交易。雖然內地市場夠大,只要夠人多,一樣有錢賺,但身處於一個競爭如此激烈的市場內,是否真的拿著「三馬」的名聲,生意就會自動送上門?
記得兩年前,總理李克強提出「互聯網+」的概念後,一時之間,甚麼行業也好像要與互聯網掛鈎。「互聯網+消費」、「互聯網+醫療」及「互聯網+教育」成為了炒上相關板塊的理由,更有網民戲謔「互聯網+殯儀」、「互聯網+掃墓」也可能是龐大商機。汰弱留強,這兩年已幾乎聽不到「互聯網+」這個名詞,取而代之是一些本身已有規模的大企業,再發展其網上平台,「互聯網+」的熱潮像流星般來得快、去得快。眾安有「三馬」加持,這是它獨有的優勢,但當有逾四成生意都來自阿里系,就似乎是依賴多於優勢。此外,既然客戶是通過網上投保,即投保者可簡易地比較不同公司的產品,擁有價格優勢的才是王道。大家為爭生意互相「劈價」,這盤數又是否如此值得期待?
陰謀論點看,「三馬」希望以高估值替眾安保險上市,或許只是以眾安作「爛頭卒」。眾安上市成功後,「三馬」旗下的互聯網金融業務,遲早也會分拆上市,到時定價就可更進取,特別是平保(2318)旗下的陸金所,以及阿里旗下的螞蟻金服,早已事先張揚會來港上市,若果今次眾安「造王」成功,陸金所、螞蟻金服是有實際利潤的互聯網金融公司,不是值得有更高估值,成為互聯網金融的「王上王」嗎?騰訊金融業務相對低調,但本周也按捺不住出招了。斥資近29億入股投行中金(3908),再加上本來的微眾銀行、微訊支付等,一個包括零售銀行、投資銀行、財富管理的全面金融架構,正在整合籌劃當中。
雖然說了很多,不過我想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依然是「眾安值得抽嗎」?沒溫度的保險業務,遇上有溫度的股市,實在難說得很。「你知我買股票,連抽新股、抽iBond都要申報等批,睇得唔食得,你問我做咩啫?」羅師奶聽著我的答案,感到不是味兒。
羅仕揚
●Like「明報財經 mpfinance」fb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