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專家觀點>羅仕揚

【羅仕揚專欄】退市只是偽命題?

    記得那些年的中美貿易協議嗎?數數手指,不過是兩三年前的事,但經歷過世紀疫情,一切已像輪迴過幾世般遙遠。侵侵主政時,中美貿易戰經常成為拖累大市表現的因素,雙方每有動作,或多或少都會牽動到環球投資者的情緒。磋商陷入僵局時,為大市帶來負面影響是意料中事;不過即使談判露曙光,股市卻不一定受正面刺激。那兩年的日常坐盤操作,就是看媒體每天怎樣報道侵侵完全「無路捉」的Twitter,再看看市場如何解讀,在貿易戰你來我往的拉鋸中度過。

    突然提起中美貿易戰,不是為了考古,而是想帶出「歷史總是不斷重覆」的道理。拜登上台後,貿易戰爭議逐步退場,不過卻不代表中美未有在經濟或金融領域上對峙。當年國策鼓勵企業走出去到海外上市,想不到這些中概股卻變成了磨心,中概股的退市的憂慮,近年已取貿易協議而代之,成為了中美角力連續劇的主軸。

    三月中的突然股災,現在回看已彷如隔世;但近至本周一的大市再度急挫,相信大家仍有印象吧?無獨有偶,引發這兩次調整的原因,都與中概股退市風險有關。雖然,三月急跌時俄烏戰事影響更深;亦雖然,本周初捱沽亦與美加快加息有更大關係;但中概股退市,始終是一個既遠且近,看來沒影響、但又未必沒影響的原因。幾批中概股接連被入「預定除牌名單」,可以預視的劇本是,名單將會越加越長,而市場所關心的幾隻巨無霸級別的中概股,如阿里巴巴(9988)及京東(9618)等,最終理應亦會出現在名單內,但相信納入的時機,應該會是待中美就審計標準的磋商,進入較白熱化的討論階段時,才會以此作為談判的籌碼。

    正因如此,中概股退市風險在談判見真章前,或許只是偽命題。沒錯,當「預定退市名單」首次出現時,確實引起市場震驚,但嚇得幾次而又「無乜料到」,市場已不再恐慌,甚至漸感麻木,對此反應亦越來越少。「彈出彈入」是所有國際談判的常態,審計談判亦不會例外:中方說一句積極樂觀,美方即反彈一句為時尚早;到美方說必須完全遵守準則,又到中方說一句堅決反對。很熟悉嗎?這豈不是侵侵貿易戰的2.0嗎?劇本相同,參演雙方相同,甚至連劇情發展也大致相同,再一次引證「歷史總是不斷重覆」的道理。

    由明嘲暗諷到打開口牌,是當年中美貿易談判劇情推進的起承轉合。由於太多人也加把嘴,而且局中人總愛如準特首般,說些誇大而空洞的口號式空話;到了貿易戰後期,除非具份量的官員說些狠話,又或者談判出現重大進展或破裂,否則任得雙方來回數十板,股市也像有抗體般不為所動。也不要以為將來達成協議,必然是個利好因素,別忘記雙方早已打開口牌,甚麼議題有爭議、甚麼議題有共識,缸友早已心裡有數,無論消息好壞,市場早有心理準備;反過來說,屆時真的達成共識,說不定消除不明朗因素後,反而吸引投資者趁好消息出貨。誰敢說利好消息肯定必升無疑?

    說到底,貿易戰又好,中概股退市爭議也好,只是一個「誰需要誰多些」的利益爭奪遊戲。為甚麼美國大加關稅,中國製貨品依然想出口到當地?只因計算過後依然有錢賺。為甚麼中概股面對如此多限制,依然想維持在美國上市的地位?只因美股市場成交大深度足,做起融資活動來也格外容易。當然,這幾年大批中概股來港第二上市,也算是為自己留了一條後路 ------ 我不一定需要美股市場,港股也一樣有深度可融資,但這似乎是取態大於實際意義,目的只是增加談判桌上的籌碼。畢竟,兩者在投資者的參與程度上,依然有著暫未能收窄的距離。    

    至於中概股的吸引力,對港股投資者來說也是節節減退。由於質素較佳的中概股,大部分已回歸港股市場,現是剩下的縱使不是「蘿底橙」,也實在很難說服投資者去做勇者。中概股表現亦拖了其後腿,過去一年中概股的崩盤實在太深入民心,入場等如變蟹的機會大過獲利,單是已在港股已上市的,最少也從高位蒸發一半、甚至更多,又有誰願意去接火棒?大部分中概股的股權結構也有先天不足,特別是一眾中概科技股,在其發跡之初,不少原始股東經過ABC輪融資,以極低成本購入股權,到初創壯大成巨擘後,即使股價最終由高位調整逾半,比起其入場成本依然有極高倍數增長。原始股東減持的憂慮陰魂不散,還有那些一到禁售期完結就拋售的員工股,都限制了投資者重倉的意欲。

    還有一點,就是不少中概股上市經年,至今依然欠奉賺錢能力。想當年在上市前或上市初期,未實現盈利曾經是入場原因,因為可以讓投資者買一個夢 ------ 待公司成功扭虧為盈後,可令估值得以重估的夢。然而過得幾年,不少未賺過錢的公司,依然在無了期燒錢,投資者開始質疑,它們是否真的有實現盈利的一天?新上市的知乎(2390),幾隻視頻股,甚至是新能源汽車股,面對的問題亦一樣:資本開支大,但找不到將廣大客戶群變成產生盈利的方式,說穿了其實是商業模式出了事,如果管理層欠缺求變能力,依然找不到變現方法,沉淪下去將是唯一下場。

    退與不退,縱然市場繼續有雜音,倒不覺得是甚麼會影響大市的決定性因素。與其憂慮中概股退市這偽命題,倒不如擔心大台重播秋官神劇,「秋官效應」會否掀起新一波跌浪。太迷信、太怪力亂神?不,難道時至今日,你依然覺得股市是個講求理性的地方嗎?

羅仕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