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時香港採取「清零」政策對待疫情,亦有意局部收緊檢疫,但被歐商會批評損害香港金融中心地位。潘烈文教授指出,大陸「清零」,歐美「共存」,香港是「夾在中間」,繼而衍生出香港應與哪方接軌的議題。現時歐美傾向採用「共存」方案,卻令病毒燒之不盡,值得借鑑。
早前龍振邦、趙晞揚、袁國勇三位學者登文,認為先維持「清零」政策,到疫苗接種率夠高,才討論「共存」方案,大抵是回應潘烈文的說法,兼以自身地位去呼籲市民盡快接種疫苗,否則清零的堡壘終有日失守,醫療系統又復承受壓力。
暫且撇開香港,參考英國近期情況。英國於病毒肇起之時,由Boris Johnson提出讓市民感染,再建立圍牆,到近來又指出應與病毒「共存」。對香港人或是不可思議,但畢竟兩地世情殊異,縱使英國行「清零」政策,英國人終難抵受落酒吧、開派對的誘惑,加上Anglo-Saxon人較亞洲人希望證明自己勇悍,變相「清零」政策不易在英國實行。
除了過去兩年的經濟重挫外,本來英國疫苗接種率在歐洲偏快,有機會成為全歐最先經濟復甦的一批國家,然而近期受到的挫折,是部分行業的基層員工不足,致令經濟復甦蒙受另一阻力。事緣英國醫療系統NHS會向曾與中了病毒者有親密接觸的人發通知,被ping中的人便須自行隔離十日,Boris Johnson本人便曾被ping中。
BBC整合數據指,7月首周NHS已ping了50萬人,整個政策被戲謔為「pingdemic」。白領被ping中可以WFH,但做物流的便受最大影響,現時英國的貨車司機、貨倉技術員(要懂得操作機器)大批缺人,火車班次轉疏,亦與pingdemic有關(脫歐亦是部分原因)。物流進而拖累飲食業、零售業,多間大型連鎖快餐店、超市亦因此而局部缺貨。在此情況經濟如何復甦,便成為近日國內討論的焦點。
回看香港,其特點是中西合璧,壞者隨時結合兩方缺點,但好者則勝在隨宜採用不同方針,好些範疇都沒有包袱。回到龍振邦教授等人的文章,「清零」是buy time,待疫苗接種率夠高,可考慮「共存」,似乎是香港的出路,否則一旦失守,現時普羅大眾可照常出外的自由都會被瞬間剝奪,得來不易的失業率下跌,也有機會回升。問題只是在於如何說服市民願意接種疫苗,只可惜措施原意不壞,但要推行起來,就建基於積養多年的民望。過往數年有否在此下好功夫,便一下子無所遁形了。
賈文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