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專家觀點>賈文清

【賈文清專欄】從《魷魚遊戲》看大熱片集趨勢

《魷魚遊戲》成為Netflix最新的掌上明珠,大有機會成為首月收視最高的劇集,破歷史紀錄,亦是第一部韓劇能夠有此成績。有趣的是,《魷魚遊戲》很多元素是來自日本風格,今次由韓國吸收日本的內容、經過調製後,變成備受全球觀眾追捧的片集,而日本在國際舞台上卻漸漸失色。相信Netflix或同類的影片製作商會以此為參考,探討成功的方程式,看看《魷魚遊戲》,或可窺未來全球串流平台大熱片集的趨勢。

《魷魚遊戲》很明顯「參考」了日本某幾部動漫作品,《要聽神明的話》、《賭博默示錄》等,還有《大逃殺》的病態暴力風格。然而發源地日本的流行文化後勁不繼,有內容卻衝不出亞洲,遠遠不及八、九十年代的光輝歲月,眼看同類橋段被韓國用上後,更被追過。韓國娛樂事業的竅門,或可從《魷魚遊戲》導演的訪問找到些頭緒。

縱使導演黃東赫一度否認抄橋,最後亦不得不承認《魷魚遊戲》受日本漫畫影響。他憶述一度財困時,經常流連於漫畫喫茶店看日本漫畫,其時便看了《賭博默示錄》與《詐欺遊戲》,覺得遊戲設計得太難,深信自己可做得更好。

改造方法,首先是以全球為市場,遊戲改得容易明白,人人一看即懂,於是變成兒童遊戲。他解釋,遊戲簡單除了老少咸宜、容易投入外,還有遊戲太難的話,只有天才的主角才能破關,而他想寫的,不是英雄,偏偏是輸家,於是帶出下一點,即觀眾所身處的現實環境。李東赫指出,由於現代資本社會執着於勝負,不論股市、樓市、Bitcoin亦如是,估計觀眾喜歡追看一些快速致富的活動。反映殘酷社會現實這一點,與贏盡國際獎項的《上流寄生族》類似。簡言之,《魷魚遊戲》是充滿計算的全球商業作品。

明明橋段與主題是很日本式的,但近年日本創作卻難以進攻全球市場。參考早年的大熱作品如《進擊的巨人》與《鬼滅之刃》,兩者都是老少咸宜與容易明白,題材較為大眾接受,不至於《大逃殺》般本土、病態、邊緣化,求創作多於求商業。意味着雖然現在全球市場一體,好像有平台讓各地交出獨特的作品,但到最後還是要服務全球觀眾,因此作品要大熱的話,要先在不同文化之中找到最大公約數,即將門檻盡量降低。與《魷魚遊戲》題材相若的Netflix片集《今際之國的有栖》來自日本,人氣卻顯然不及前者,亦被影評歸咎為遊戲玩法太複雜;不過,兩套片集的共通點都是拍法、分鏡近美式,漸偏離了各自的本土風格,迎合全球觀眾看劇習慣。至於早前同樣大熱的《后翼棄兵》,說是以國際象棋為題材,惟內容提及棋譜、棋術不多,比少年向的日本圍棋動畫《棋靈王》還要簡單得多,前者卻風靡全球,可能不提太多棋藝,才是大熱之道。

市面上的串流平台有多款,好些是以內涵取勝,例如Amazon Prime,但有網購做主業與靠山,因此相對不進取。而Netflix則只能靠訂閱人數來維持生計,觀看量比片集質素重要,原創作品要符合全球愈多觀眾口味愈好。容易明白、現實共鳴、美劇拍法大概是Netflix往後大熱片集的方程式,其實也是順着荷里活與Marvel系列的歷程延伸到電視劇。到數十年觀眾看慣了方程式後,也許覺得這不過是全球版的大台而已。

賈文清

其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