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受美國加徵關稅影響,環球股市波動,但樓市未見影響,而物業一直被視作避險及保值的工具,相信於風高浪急的環境下,資金會重投物業市場,料次季成交將優於第一季。事實上自2月底《財政預算案》後,樓市購買力加速釋放,上月住宅物業成交量觸底反彈,較2月大增近七成。
3月十大屋苑成交量創5個月新高,個別屋苑更升兩倍以上,其中天水圍嘉湖山莊交投量逼近50宗,創近兩年新高。豪宅買家亦重拾入市信心,九龍站天璽一個貨尾單位,成交呎價高達9.5萬元,這些都是樓市回暖指標。據土地註冊處數據顯示,3月整體住宅買賣錄5367宗,較2月升68%。由於土地註冊處的註冊個案屬滯後數據,主要反映約兩至四個星期前市况。預期4月註冊量會更多,有望突破6000宗。
今年《預算案》將100元印花稅放寬至樓價400萬元或以下單位,減低買家入市成本,帶動樓市氣氛回暖,特別是新盤,發展商推出了不少細價樓,並以貼市價甚至低於市價的策略吸走客源,成功釋放一批壓抑已久的購買力。3月份,一手在細價樓帶動下錄逾2400宗成交,較2月倍增,是去年全面「撤辣」後交投量第3高的月份。
筆者認為,樓市好淡因素並存,雖然全球貿易戰為後市增添不確定,但樓市仍有多項利好政策支持,如全面「撤辣」及大量人才來港等,美國今年亦有機會連續3次減息,分別在7月、9月及11月,有利本港樓市。近日,本港1個月拆息跌至3.49厘,見近兩年新低。筆者認為,早前累積的購買力會持續釋放,預計樓市小陽春會延至第二季,樓價亦有望於第二季見底回穩。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