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專家觀點>李曉佳

【李曉佳專欄】前海龜速發展11年 「翻撻」不能只靠擴大7倍

【明報專訊】就在特首林鄭月娥周一(6日)訪問深圳進行深港合作會議時,國務院突然宣布《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搶盡了這個首次升級到兩地首長開會的風頭。這個新方案最搶眼當然是把前海深港合作區面積擴大7倍,由15平方公里擴至120平方公里。截至筆者執筆時,香港商界對這個「新前海」反應未見熱烈。無他,前海談深港合作大大話話講了10年,但進展相當緩慢,地理面積擴大7倍,就是否過去10年面對的困難一掃而空?大家心中有數。

港商界對「新前海」反應未見熱烈

前海這個深港合作區成立了11年,林鄭早兩天提到前海的成績時,特別強調當地港資註冊企業達到1.15萬家。不過翻查資料,至2018年底,這數字已經超過1萬家。前海合作區的官方網頁顯示,自2020年起前海港資企業註冊量急跌,這當然與疫情爆發、中港兩地封關有關。但奇就奇在由2020年8月之後,前海港資註冊企業累計數量反而曾經下跌(見圖),全年累計數維持400家。到2021年更一直低迷,到6月都只是累計54家。到底中間發生了甚麼事?恐怕不能用未通關來解釋。

香港企業對前海最熱衷的日子,是2012年國務院正式公布支持前海深港合作之後的初年,周大福(1929)在前海用貨櫃屋形式搞了個港貨中心、匯豐大鑼大鼓籌備外資佔大股的券商、恒生銀行(0011)搞跨境貸款、東亞銀行(0023)開支行等,都是那幾年之間發生的事。港交所(0388)籌備經年、專門買賣大宗商品的聯合交易所亦是在2018年開幕。

之後如何?好像就沒有之後了。跟近年入行的記者講前海,他會說從沒聽過香港公司提起前海。適逢「深圳新聞網」早兩天上載「一圖速覽前海11年深港合作成績單」,提到的知名港企落戶前海,還是「匯豐、東亞、恒生、港交所、利豐、周大福」這個名單,你就知道發生甚麼事。

為企業帶來希望 相信要更多拆牆鬆綁

若論金融層面,今次公布的「新前海方案」談及的與香港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擴大人民幣跨境使用,其實不知談了多少年。始終在內地開放資本帳步伐相當審慎之下,尋求突破談何容易。就以港交所搞的聯合交易所為例,原來所有大宗商品合約加起來,今年至今累計都只有154億元人民幣交易額,門堪羅雀程度可想而知。一日中央未為商品交易互聯互通開綠燈,這個交易所恐怕都難與上海、鄭州等商品交易所競爭。話雖如此,前海擴大範圍,香港青年北上創業,或專業人士北闖,機會的確可能多了。不過,根據深圳新聞網的「11年成績單」,20多個專業領域能成功在前海完成執業登記備案的香港專業人士,也只是290人。今次「翻撻」前海,中央若想為香港人、香港企業帶來希望,相信要更多實質的拆牆鬆綁。

[李曉佳 財經澡堂]

其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