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專家觀點>久利生

【久利生專欄】鄭志剛 修理著輕了的柱樁

古語有云:綵排綵排都不及天意安排,想不到一踏入下半年便連環爆出兩單公私型scandal。

從三高官「犯聚門」事件可窺探出,中資(香港)分公司的影響力其實可以很簡單,說穿了就是廿年來從灣仔頭國企總壇頂樓到灣仔尾民企老總私竇,由拜訪國企總壇頂樓演變到赴會民企老總私竇的政治日常。此事竟可既往不究,香港人才是真正經一事、長一智。

至於柏傲莊事件,不論是否人為也好,反正都是管理疏忽的問題,是否強大品牌效應下犧牲了建屋質素?又是否有人少看了年輕老闆維護自己名聲的決心?大包圍「賠凸」除了公司股東外,當然皆大歡喜,至少不會出現「我老豆買咗柏傲莊導致家庭破裂關注組」。

但即使是「經濟損失」承受得起,當然也有些是責無旁貸的,例如近年大熱的ESG主題講求綠色建築,即要由材料、運輸、施工、製造、廢料等環保;而柏傲莊今次「推倒重來」,能夠挽回消費者(及投資者?)信心,其他方面的損傷相信無論如何都會無法彌補。

近年有機會以VIP身份排隊睇新世界示範單位,由一入場的video介紹片開始,「xxx項目由鄭志剛先生主理,揉合xxx。鄭志剛先生xxx」,明顯地是要走精品化超高級路線,特別是單/兩幢式住宅項目,有不少確實是走出了本港少有的新方向,同時亦反映其極看重自己「鄭志剛」三個字。

由香港地產商後代的標籤,進化到國際年輕企業家的LinkedIn profile pic,積極推進,慷慨地(未必是最有經濟效益地)不問價推出多個高格調超離地精品樓盤,大玩藝術品味地產文化符號,幾近以虛入實,有別於貨如輪轉算到盡的傳統玩法;又大膽地利用新視野、多媒體、跨界別,打好輿論基礎,養兵千日,打卡多時,也是由幾個地產家族所衍生出來、兩夥最識play的「科創企」團隊(另一當然是維港投資)。

筆者就側聞其實一直以來,新世界系內的internal control都捉得頗緊,特別是屬於新新世界的K11品牌,去年底內地商業地產圈便曾傳出,新世界香港總部派專人兼律師赴上海,對上海K11總經理及相關人等審核,涉及內部反腐工作⋯,但就沒有提及是配合抑或主動展開。

本欄其後獲悉的內部講法是,這個只是新世界對內地K11高層的一般一貫一律做法,即使是戰略位置舉足輕重如上海,也會每隔一兩年時間便「起身」(全team內部調遷),想是怕內地營商文化多年現代化管理後仍然不同,故需以防萬一。而兩年後的今天,內部審核的對象,恐怕要變成香港的部門。

一直以來,本地幾大發展商在財經分析界眼中,新世界是有一定discount。隨著近年各個家族相繼交棒,加上現代企業化管理,客觀看是差價正慢慢收窄,又或因戰場並非香港樓市而再難直接比較。

鄭志剛的下(或下下下)一步恐怕是K11上市。對本港幾大地產發展商的年輕企業家,美國SPAC不單是全球企業快靚正的上市途徑,更加是獲全球專業投資者認證的綠色通道,有朝一日遠離中港快已出現的政經財金怪圈。他們大概不想代表現在的香港,更不想現在的香港代表他們。

有人話,每一次新世界出現問題,傳媒一般都會相對低調地處理,而且網上(KOL?)都會出現一些正面的傳聞和留言,只差未白事當紅事做。雖然這些類似公關模式的操作,很多人都不敢苟同,但在蘋果日報寫至最後一刻的L就反而覺得,「公關就係咁用㗎啦,唔通倒米咩;以前有公關手段唱好,同時另一邊都有輿論質疑或批評,只係依家會出聲鬧嘅人死晒。」

誰能鑿穿我

這種堅壯非堅壯

即使不是舊銀河系的修理員,也會是新世界系的驗樓師。同埋,我未去皇都戲院,仍未被保育。

久利生

其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