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專家觀點>徐家健

推虛擬資產不如去賭場?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在一個討論香港金融業未來的論壇上,人稱「任總」的行政會議成員任志剛跟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舌劍唇槍。任總質疑虛擬資產連負債表也沒有,如何支持經濟:「我就唔會買;虛擬資產嘅價格,係造勢出嚟,升嘅就買,咁我不如去賭場啦。」近年積極推動虛擬資產發展的許局長即時反駁:「或許我重新帶回本身討論啦,因為今日討論,大家看看我背後的幾個大字,就是香港金融的未來。相信金融的未來既要有新的部分,亦都有舊的部分。」究竟,推動虛擬資產是否真的不如發展博彩事業?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首先,我要解釋從經濟學角度看虛擬貨幣是貨幣。甚麼是貨幣?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要先討論貨幣的功能。首先,貨幣可作為交易媒介,亦有量度和保值的功能。教科書上說的貨幣三大功能,其實都是為了減低交易費用。使用網上付款系統,如PayPal要付手續費,以低gas fee的虛擬貨幣交易去減低交易費用的功能顯然易見。

貨幣本質等同合約 市場採用即成立

壟斷貨幣供應的政府一般認同區塊鏈技術的市場潛力。然而,中國央行曾説比特幣不是貨幣,香港亦有前財金官員這樣説。我不知道他們怎樣定義,但根據課本的定義,既可換物亦可炒賣的虛擬貨幣怎麼不是貨幣?除了教科書上的定義,我更喜歡張五常認為貨幣是合約的看法:「一紙鈔票或一紙支票,皆合約也。美鈔印上This note is legal tender for all debts,港鈔上印上Promises to pay the bearer on demand,都是合約之辭。」

把貨幣視為合約,問題是合約是否必須由政府承認執行?對經濟史有點認識的人都知道,貨幣的歷史比政府的還要悠久。張五常亦曾憶述兒時親眼目睹的一個貨幣現象:在日軍侵華時,廣西難民與小販交易往往用一紙十元鈔票撕開兩半,每半作為五元流通使用;銀行是不會承認撕開兩半的鈔票為合法貨幣的,但市場是清楚地接受了。重點是,作為一種減低交易費用的合約安排,貨幣是否被市場接受才是關鍵。另一方面,超級通脹之下,即使是法定貨幣,市場亦可以放棄它。

虛擬貨幣供求獨特 需以新視角看待

容我再多舉些例子,去解釋虛擬貨幣究竟是甚麼貨幣。以飛行里數兌換機票,是類似金本位年代,鈔票可換黃金的商品貨幣,決定其基本價值的兌換率亦是由發行機構設定,兩者主要的分別是通行性和供應方式不同。商品貨幣的好處是貨幣供應量受到商品供應約束,通脹率不會過高;無錨的法定貨幣好處是彈性大,亦不需靠掘金增加供應浪費社會資源。

虛擬貨幣呢?從需求看,虛擬貨幣不似商品貨幣有其基本價值,但從供應看又像一些無錨的法定貨幣般可任由政府大印特印。供求獨特,亦難怪任總認為買虛擬資產不如去賭場。

虛擬資產發展取決於政府態度

是的,虛擬貨幣是貨幣,在現代經濟眼中卻是另類貨幣。想當年,海耶克主張貨幣市場化,私人機構推出貨幣,爭取市民採用。市場競爭下,海耶克認為最穩定、風險最低的貨幣才能生存。然而,在比特幣面世前,海耶克的半個世紀的主張都一直是紙上談兵。

今天,虛擬貨幣是另類貨幣的話,虛擬資產可算是另類資產吧。作為一項另類資產,市場是沒有保證必為優質資產。一直以來,個別財金官員否定虛擬資產的言論對投資者來說是重要的,原因是政府打擊虛擬資產帶來的政策不穩,絕對會影響虛擬資產的通行性和幣值。推虛擬資產不如去賭場?曾幾何時,澳門的博彩事業為她帶來過前所未有的安定繁榮呢!

徐家健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

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https://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