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專家觀點>徐家健

比教育更另類的健康投資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延續上次教育投資的討論,今天的題目是比教育投資流動性可能還要低的健康投資。大數據、人工智能、纳米技術,還有其他生物科技的突破,將會革命性地改變以往我們熟悉的醫療衞生。從個人投資的角度出發,健康投資卻始終是一種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投資。首先,人力資本理論把健康資本的投資視為一個生產過程,生產的投入包括飲食、運動、睡眠,還有開支佔先進地方GDP比例一成的醫療衞生。同樣作為人力資本,健康和教育的主要分別是後者可提升我們工作時的生產力,而前者卻又能延長我們可以工作及玩樂的時間。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健康資本隨生命周期愈來愈貴

概念上,健康資本又可劃分為有關健康期(healthspan)和壽命(lifespan)的兩種資本。前者,重質的健康期資本可減低我們患病機率之餘亦可提升我們工作時的生產力。後者,重量的壽命資本可延長壽命。

健康資本可劃分為有關健康期和壽命的兩種資本,累積健康資本的投資亦可劃分為預防(prevention)和治療(treatment)兩種投資。一般來說,前者傾向累積健康期資本,而後者傾向累積壽命資本。資本投資的選擇,從來是邊際上成本與效益的平衡。健康資本的經濟成本,一方面隨知識水平提升而下降,另一方面又隨生物學的衰老過程而增加。教育提升累積健康資本的能力,因此長壽多是讀書人。衰老,卻最終會加速健康資本的貶值。年紀大機器壞,健康資本隨生命周期愈來愈貴,健康資本需求量下降,需求彈性問題卻可以導致醫療衞生開支不跌反升。

流行病從威脅傳染病變為慢性病

溫故知新。當醫療衞生的經濟負擔愈來愈重,我們亦愈來愈健康。以美國為例,男性出生時的預期壽命由上世紀初的45歲上升至上世紀末的近75歲,同期女性出生時的預期壽命亦由近50歲上升至近80歲。一個世紀的健康回報,除了受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西班牙流感爆發所影響,回報是不斷持續的。其間,上半個世紀的預期壽命增長主要源自嬰兒及兒童死亡率下降,二戰後初期預期壽命增長放緩,到了70年代預期壽命增長改為主要由中老年人死亡率下降帶動。這便是所謂的「流行病學轉變」(epidemiological transition)——威脅人類的流行病,從威脅較年輕一輩的傳染病轉變到威脅較年長一輩的慢性疾病。了解這個轉變重要,因為21世紀健康資本論,將會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纳米技術,還有其他生物科技的突破去處理這些健康問題。

上世紀治療威脅較年長一輩的慢性疾病有一種特性,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治療方法。治療不是治癒(cure),而針對個別慢性疾病的治療方法一般只能延長壽命數年,一些更對提升健康期沒有明顯幫助。然而,因為人命矜貴,這些針對個別慢性疾病的治療方法已是經濟價值不菲。

經濟啟示:健康投資回報遞增

上世紀健康資本論的最重要的一個經濟啟示,我認為是健康投資的回報遞增(increasing returns)。這回報遞增,是源於不同健康資本投資之間相輔相承的互補關係(complementarities)。醫學統計學的分析,有競爭風險(competing risks)這個概念。頭號殺手心臟病和第二號殺手癌病便是競爭風險的重要例子:當治療心臟病的投資愈成功,我們能生存到60歲的機會便愈高,我們面對各種癌症的風險亦將會愈大,結果是大大增加了我們對預防及治療各種癌症的需求。同樣道理,當癌症殺不死我們,神經退化導致的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和其他失智症的預防和治療只會變得更值錢。儘管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同健康資本投資互補關係所產生的回報遞增,是醫療衞生負擔不斷增加的原因之一。

21世紀健康資本論,我認為是除了會好好利用最新科技去賺取更高的健康回報,還要更注重預防性的健康期資本投資。於是,隨着人口老化問題日益嚴重,延遲健康資本貶值的抗衰老將會是是健康投資的一大課題。

徐家健

美國克林信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香港大學香港經濟及商業策略研究所名譽高級研究員

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https://www.facebook.com/economics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