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sented by:WAW Creation】早前本欄寫了《人工智能對藥物研發有正面作用》。是的,但AI概念股近日有回軟的趨勢,不管是否只是短暫的獲利回吐,長遠來說仍看好AI概念股前景,我認為是能夠好好應用這技術,一方面是降低成本,乃至創新滿足未來需求的行業。 藥業會是下一個受惠於人工智能技術的行業嗎?為什麼?
Presented by:WAW Creation
現代人得一想二的健康問題是,當你50歲捱得過心臟病、60歲打得過癌細胞,70歲時又逃得過老人癡呆嗎?隨着人口老化,愈來愈多科學家參與生物老化相關的研究,因為它比肥胖和三高更高風險,高年齡才是心血管病以至所有慢性病的最高風險因素。但由於「老化」(aging)並未被官方承認為疾病,相關的預防以至治療研究始終難以獲得足夠經費支持。
外行人有所不知,能可靠地反映「生物老化」(biological aging)的生物指標,至今仍未得到學界一致確認。然而,人口老化加上財富累積,21世紀抗衰老的需求比減肥只有過之而無不及。老化的被歸類為可防可控的疾病,相信只是時間問題。
需求既然存在,供應如何滿足這需求?研究有效延長小鼠壽命的黃金標準,是美國國家老化研究所主導的干預測試計劃(Interventions Testing Program,簡稱 ITP)。能透過實驗室小鼠等平均壽命短得多的動物進行延長壽命的藥物測試,是臨牀前實驗方法之一。ITP過去十多年來的研究發現,蝦紅素(astaxanthin)等十多種化合物有效延長實驗室小鼠壽命,當中效果最顯著的是雷帕霉素(rapamycin),市場上流行的白藜蘆醇(resveratrol)或NAD前體nicotinamide riboside,反而對實驗室小鼠沒有明顯延壽作用。
小心處理及解讀人類的觀察性數據,是方法之二。剛公布的報告《Association between Prescription Drugs and All-cause Mortality risk in the UK Population》,便是這樣的一項觀察性研究。研究分析了英國50多萬位病人服用過的406種常用處方藥,當中169種與服用者的壽命有明顯關聯性,而絶大多數(155種)是服用者壽命較短,但其中少數(14種)處方藥服用者的壽命明顯地較長:
As expected, most drugs harbor a negative effect on lifespan, probably due to the underlying negative effect of the disease the drug is intended for. Importantly, a few drugs seem to have a beneficial effect on lifespan, including notably Sildenafil, Atorvastatin, Naproxen and Estradiol. These retrospective results warrant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原來,降膽固醇的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偉哥」的主要成分昔多芬(sildenafil)、抗炎藥萘普生(naproxen)、類固醇激素雌二醇(estradio)等,服用者的壽命都明顯地較長。作為觀察性研究,服用不同處方藥都不是隨機的,要確認這些藥物對人類的的延壽功能,我們需要更多臨牀研究。
回顧過去廿多年的老化科學發展,進程不應被低估,但現實卻又是至今還未有嚴謹的科學證據顯示過人類複雜的老化過程可以被逆轉。「老化不是病」導致投資不足是原因之一,監管之下藥物及治療的研發成本高昂亦是不容忽視。十多年來,雷帕霉素依然是老化科學中延長實驗室小鼠壽命的黃金標準,成為監管機構認可的抗衰老藥物卻是遙遙無期。當需求和供應如此失衡,透過新科技降低成本的空間是非常龐大的,而人工智能就是這樣的一項科技。
徐家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