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物流服務商Lalamove近年銳意拓展東南亞市場,Lalamove國際公司董事總經理Blake Larson(圖)表示,去年東南亞平均每日物流訂單數逾十萬計,今年會打入印度市場,主攻中小企的「最後一哩」配送物流市場。
Larson表示,集團已調派內部核心團隊到印度籌備業務,強調會招聘當地人員以提供「在地化」服務。他指出,香港版Lalamove會因應不同過海隧道,自動顯示各類收費,會在印度提供類似操作。他笑言,要了解當地交通特性,才可提供完善在地化服務,形容過程「痛苦」。
Lalamove 早在2014年進軍東南亞,包括新加坡、菲律賓、泰國、越南、印尼及印度,Larson 指當地電商平台開始冒起,增加物流市場需求,加上傳統企業物流的效率欠佳,故部署打入東南亞市場。他又稱,以往東南亞司機多為零售批發企業合約制配送人員,每天須到批發商的倉庫報到,但只有一半日子能接到物流訂單,而Lalamove配對閒置司機及物流需求極高企業。他表示,Lalamove 在當地主要收佣方式賺取收入,司機可以收取近85%的配送費。
Larson 表示,集團會聘請當地團隊從事市場推廣,目前東南亞各地擁有很多類似「旺角」平民購物區,商舖林立,物流需求龐大,為吸引小商戶及中小企採用公司平台,集團委派當地團隊親自與店主宣傳,「你提供一項科技,不代表顧客會信任你,你要建立互信」。
對於東南亞電召汽車平台Grab推出物流服務,雙方是否有競爭,Larson 認為,對方主要提供服務予Grab乘客,而Lalamove 的目標是中小企。他不認為Lalamove與DHL、JNE等擁有大量倉庫的物流公司存在競爭,集團專注在「最後一哩」配送,甚至會提供服務予上述大型物流集團。
此外,Larson續稱,港人電召貨車平台時,喜歡跟車送貨,又傾向司機打電話確認訂單;而東南亞用戶用App確認後,不喜歡司機再打電話騷擾自己。
上周Lalamove宣布3億美元的D輪融資,投資方包括高瓴資本、紅杉資本(見表),Larson指部分融資將用作開發印度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