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選股要重視現金流 中資醫療股難跑贏大市

【明報專訊】恒指去年3月19日於21139點見底後,至今年上半年大漲小回,中資科網及醫療股是期內當炒板塊,惟隨着今年下半年大市回落,該兩大板塊亦跌幅顯著,交銀國際洪灝在上文表示中資科網股現被嚴重低估,但他現對中資醫療股則持審慎態度,認為在該板塊現時選股要重視基本面,例如現金流是否理想。

洪灝表示,中資醫療股可以籠統分為四大板塊,包括仿製藥(Generic drug)、創新藥、醫療器械及醫療服務,而目前內地居民醫療、教育及住屋等生活成本高企,屬政府要移平的三座大山,由於醫療屬其中一座大山,他覺得暫時要投資中資醫療股賺大錢並不容易。

「一如過去幾年,內地政府明年會繼續在仿製藥領域推進集中帶量採購政策,所以我覺得仿製藥股會很難炒,因為國家控制住價格,像房地產、教育一樣,有這麼大的政策風險,你點炒呢?當然,醫療行業對於國家、人民來說,是一個很重要的行業,所以我覺得正因如此,國家不會容許醫藥公司賺取不合理的盈利,它們一定要為人民服務,日後只可以賺取6%左右利潤率,像公用事業一樣,再多一點也不可以,這點是大家需要注意的」。

內地人口老化 不容醫療成本惡化

個別投資者認為,隨着內地人口老化,對醫療產品及服務與日俱增,中資醫療股中長線始終有投資機會,洪灝卻有不同看法,「正正由於內地人口老化,更加不可以讓醫療成本惡化,此點十分重要;你要記着,醫療屬於三座大山之一,不會較其餘兩座大山(地產及教育)好,所以我覺得你要把它當公用事業股看待,利潤率會被政策控制着」。

有分析認為,雖然國家醫保局會對仿製藥集中帶量採購壓低價格,惟在創新藥領域,當局會與藥廠就個別藥物的大規模採購以協商方式定價,因此生物科技等創新藥股較有投資價值,洪灝認同此觀點,惟提醒投資者有關股份估值已很高,「藍籌或國指成分股的創新藥股估值已好貴,在此情况下,你便要看看它們正在研發藥物的管線(pipeline)何時有新藥可以出來銷售,以支持這麼高的估值,這是很重要的」。

微創醫療與國際同業對標 成功與否待觀察

至於中資醫療器械股,洪灝表示,與仿製藥股一樣,會受制於集中帶量採購政策。在《Money Monday》第240期(去年3月16日出版)封面故事,除了專訪洪灝建議低吸撈底港股外,亦有介紹當時剛獲高瓴資本斥資逾6億元增持的微創醫療(0853),該醫療器械股在過去一年多以來先急升後銳降,上周五收報31.5元,仍較當時高瓴資本買入平均價13.51元高逾1.3倍。

去年3月中至今,微創醫療先後配股、發行可換股債券、分拆微創心通(2160)及微創機器人(2252)上市,並且為多間未上市的子公司引入投資者,集資逾百億元,研發新產品及拓展業務,有投資者憧憬微創將來可與美國醫療器械巨頭Medtronic及手術機器人巨頭Intuitive Surgical對標,洪灝就此回應:「這是有可能的,而且這是個別股票的情况,你可以憧憬它將對標某間國際同業,但這件事成功之前,你便要十分留意公司的基本面,看看它的財務報表,尤其要關注現金流的變化」。

[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