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人工智能公司商湯集團(0020)上市計劃在截止招股前夕或遭受打擊。據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美國財政部將於今日(10日)、即商湯今次招股定價日,把該公司列入「中國軍工企業」黑名單,意味美國投資者將被禁止投資商湯。事件除可能影響投資者認購反應外,作為商湯保薦人名單中唯一外資行的匯豐,角色亦惹來關注。本報昨日曾向匯豐查詢,惟截稿前未獲回覆。
本報昨日曾就報道向商湯查詢,截稿前未獲回覆。根據報道,華盛頓認為,專門從事面部識別軟件開發及營運的商湯,允許在新疆侵犯穆斯林維吾爾人的人權,行動將成為針對多個國家制裁措施的一部分,以紀念人權日(即每年12月10日)。商湯今日截止認購,綜合16家券商數據,截至昨日已獲逾30億元孖展認購,相當於獲超購約4倍(見表1)。
美國商務部早在2019年10月已將商湯旗下子公司北京商湯列入《出口管制條例》實體清單。據集團招股書稱,針對北京商湯的限制不適用於商湯集團的其他實體,意味不影響集團上市計劃。
不過,倘若報道屬實,美國財政部今次制裁目標或擴大至整個商湯集團,影響則更為廣闊。根據過往案例,一旦被美國列入「中國軍工企業」實體清單,美國投資者將被禁止投資,或影響投資者興趣,而持有商湯3%股份的美國私募股權公司銀湖(Silver Lake)已同意在IPO後將部分股份鎖定6個月,富達和高通也持有小量股權。
至於今次商湯招股引入的9名基礎投資者,絕大部分屬中資基金或機構,惟其中之一、斥資5000萬美元認購的Pleiad基金投資管理人磊亞投資,兩名股東Michael Stephen Yoshino及李思亮則均曾在美國著名對冲基金經理索羅斯旗下香港分支SFM HK Management工作。
此外,雖然美國財政部禁令過往未有明確涉及保薦人,但翻查資料,另一AI巨頭曠視科技在2019年8月入紙申請來港上市後,隨即在同年10月與北京商湯同樣遭美國商務部列入實體清單,當時出任保薦人的高盛及摩通均屬美資,有報道指兩家投行均曾表示需檢視是否繼續出任保薦人,最終雖未有辭任,但曠視最終亦未能上市。
至於商湯保薦人匯豐雖然並非美資,但由於在美國擁有業務,會否同受影響亦成疑問;同時匯豐亦是香港包銷商之一,今次事件令其角色惹起關注。本報昨日曾向匯豐查詢,截稿前未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