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中經會今年「穩」字當頭 信政府有力執行政策

【明報專訊】華夏基金(香港)基金經理景然在專訪中表示,每逢年底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下稱中經會),均會總結當年經濟工作,部署翌年經濟任務,為投資者帶來重大投資啟示,例如2020年12月舉行的中經會把「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及「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列為2021年重點任務,結果2021年中資科網股因反壟斷受壓、環保及新能源股則延續強勢。展望2022年,景然分析,2021年12月舉行的中經會多次提及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相信此點已可消除投資者的疑慮,認為完全沒有必要質疑中國政府對政策的執行能力。

中國經濟目前正面臨需求收縮、供應衝擊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市場普遍預期2021年第四季經濟按年增長低於5%,2022年上半年經濟增長也不會明顯回升,引起不少外國投資者對中國經濟及股市前景憂慮,華夏基金景然認為,由於2021年12月8日至10日在北京舉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2年經濟工作時已多次強調「穩」字,指投資者不必對2022年中國經濟及股市過分悲觀。

「政府每年底均會召開一個重要的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2020年12月召開的中經會確定2021年八大重點任務,當中包括強化反壟斷和防止資本無序擴張,所以2021年以來也開展對反壟斷較嚴格的審查,該會議也提到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所以我們也看到2021年與碳中和相關的高端製造業板塊得到政策扶持,整體股價表現非常好。於2021年12月召開的中經會,對2022年經濟工作重中之重是強調一個『穩』字,包括穩增長和穩預期,就這麼一個『穩』字,我認為便打消很多人的疑慮」。

料今年整體經濟穩中向好

「我覺得完全沒有必要質疑中國政府對政策的執行能力,尤其是2022年是『二十大』換屆之年,所以在整體經濟層面來說,我覺得屬穩中向好,2021年第四季估計已是經濟增長低位,2022年第一季對比2021年第四季環比料有比較明顯的增長動能。我對2022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韌性還是比較有信心,預料全年表現可以超過市場預期」。

有基金經理擔心,美國通脹在2021年持續攀升後,若2022年仍高企不下,聯儲局將被迫大幅加息壓抑通脹,衝擊全球金融市場,中國股市亦難免被拖累,景然認為,雖然上述憂慮不無道理,惟他預測,即使此不利情况出現,內地A股對比海外股市的韌性仍然較強:「美國貨幣政策的調整向來對全球金融市場穩定性均有一定影響力,當中,最直接影響的是美股,然後是港股,因為資金屬性及市場參與者,外資佔比較大。在2022年美國貨幣政策正常化或加息的過程中,除了可令美股波動外,港股亦較A股更易受影響,所以2022年A股的韌性會更強一點,大家也看到之前央行(中國人民銀行)已進行了降準的操作,而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oan Prime Rate、LPR)也減了,可見中國政府各個部門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均有比較多的儲備」。

若美聯儲僅溫和加息 港股A股或可向好

景然表示,假如美國通脹日後回落,聯儲局不需要大幅加息,加息周期像2015年至2018年一樣緩慢及溫和,按照當時的經驗,港股及A股均會有不錯的表現:「有沒有案例在美國已開始收水(tapering)、部署加息的時候,A股及港股仍有不錯表現呢?有的,在2014年底中國進入減息周期後,2015年上半年A股及港股的表現便非常好,所以我覺得在美國於2022年可能進入加息周期的時候,而中國貨幣政策正處於寬鬆周期,A股向上動力還是比較充足,當然,實際情况如何,便要等美國真的開始加息,當地資本市場出現波動後,上述的假設是否成立便會得到驗證」。

[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