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加息逼近 SPAC投資者「要錢不要貨」

標籤:經濟

【明報專訊】「息魔」逼近引發市場資金換馬,使近年成為投資者新寵的特殊目的收購公司(SPAC)熱潮急速減退。據《華爾街日報》報道,半數於過去兩年完成跟目標公司合併的SPAC,股價均較上市價10美元跌最少四成,促使未完成De-SPAC(合併交易)的公司選擇「賠錢離場」,更引發投資者「要錢不要貨」,上季撤資比例升至近2年新高。

維珍銀河股價自高位累跌逾七成

太空旅遊企業維珍銀河(Virgin Galactic)(美:SPCE)是其中一家SPAC,上周五收報8.47美元見掛牌以來新低,雖然較上市定價只跌15.3%,但比起高位35.21美元累跌72.5%。另一家SPAC、運動博彩公司DraftKings(美:DKNG),股價也較高位累挫69.4%。

據報,金融科技公司Acorns Grow因為市况動盪,故於本月18日(上周二)宣布終止22億美元合併協議,選擇「賠錢離場」。按投行Dealogic統計,Acorns Grow是去年11月至今,第10家取消SPAC交易的公司;但在去年頭10個月,取消SPAC交易的數目只有13宗。

上月上市BuzzFeed 撤資比例達95%

資料同時顯示,去年第四季,投資者在De-SPAC之前決定撤資(即取回在SPAC的投資)的比例急升至60%,遠高於去年首季的10%(見圖1)。上月借SPAC上市的網路新聞公司BuzzFeed(美:BZFD),據指投資者撤資比例更高達95%,拖累該公司透過SPAC取得的金額由最初2.88億美元,減少至1600萬美元。另根據SPAC Research數據,生物技術公司Gelesis(美:GLS)以撤資率98.8%成為市場最高。

事實上,SPAC在上市時是一家只有資金的空殼公司,管理層需要在上市後2年內尋找併購目標,否則將需要「回水」給投資者。惟現時市况轉淡,不少SPAC仍然「按兵不動」。統計顯示,於熱潮期間成立、須在2023年3月或以前完成De-SPAC的公司,集團金額涉及293.2億美元。今年底至明年初將是這批SPAC找尋合併交易的死線高峰期(見圖2)。

港首隻SPAC上周一申上市

雖然SPAC風潮吹進亞洲,但兩家日前於新加坡上市的SPAC「Vertex Technology Acquisition」和「Pegasus Asia」,首掛股價表現平平,分別升1%及0.4%。去年12月,港交所公布在香港設立全新SPAC上市機制,成為繼韓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之後,亞洲第四個擁有SPAC上市機制的金融市場。香港亦於上周一(17日)迎來首隻SPAC「Aquila Acquisition」申請主板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