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過去一年,大眾對加密貨幣興趣大幅增加的同時,有關加密貨幣的罪案也日益猖獗。任何市場也有不法之徒,要避免損失,讀者宜先了解其犯罪手法。總的來說,這些罪案可歸納為幾類,包括假項目行騙、黑客盜竊、勒索贖金、現金行劫及洗黑錢等。
假項目騙案是涉及金額最多的罪行,去年共騙去80億美元。其中最常見的是捲款潛逃式詐騙(rug pull),項目方一開始成立表面看似合法合規的項目,或在社交媒體釣魚,收錢後便突然捲款潛逃。最近就有騙徒趁《魷魚遊戲》的熱潮,發行魷魚幣,於市場大賺一筆,幾天後便消失得無影無蹤。此外,DeFi及NFT項目也是騙徒最愛下手的地方。
至於黑客盜竊,過去數年涉及的金額超過40億美元,單於去年便超過十億美元。黑客大都是電腦程式專家,他們往往能夠洞察平台或智能合約內的安全漏洞以轉移資產,當然也不能抹殺黑客就是公司內鬼的可能。史上最大的案件為去年DeFi平台Poly Network被黑客盜取6億美元的加密貨幣,幸好平台處理得宜,黑客的錢包帳戶被廣泛關注,部分資金更被凍結,最後黑客自願交還所有款項。上月也有加密貨幣交易所BitMart被黑客攻擊,盜取了2億美元,交易所承諾向所有用戶賠償。
由於加密貨幣毋須經過銀行轉帳,不少犯罪集團利用它作為勒索贖金。去年5月,美國最大燃油管道商Colonial遭黑客入侵,整個系統被迫關閉,黑客收取了440萬美元的比特幣作為贖金,最終FBI出手追回大部分款項。蘋果手機生產商鴻海集團也曾遭勒索,要求交出3000多萬美元的比特幣。
加密貨幣亦有涉及較為傳統的罪案。香港過去有一些投資者以大量現金交易加密貨幣,途中被賊人搶劫,甚至有打斷手腳綁架的案例。此外,由於加密貨幣交易是匿名的,犯罪分子不時會把它作為洗黑錢的工具。其實要追查一個錢包的資金流向並不困難,因為加密幣的帳簿是公開透明的,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法分子最新招數是透過混幣網站Tornado令資金流向難以追蹤。
要避免成為罪案的受害者,用家最好避免以現金交易,並選用最大的平台。交易所可選Binance及FTX,DeFi有Curve及Aave,NFT平台有Opensea及Solanart。此外,投資者也應做足功課,研究項目的白皮書及開發團隊是否真有其人及往績,並在網上或Twitter搜尋一下看看有沒有負面消息。最後也是最重要的,當然要小心保管密碼及控制自己的貪念。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