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區偉志:挖礦經濟學

【明報專訊】顧名思義,區塊鏈技術是把所有交易寄存在獨立的區塊中,並把區塊按時序串連起來。比特幣背後沒有任何公司營運,那誰來負責把交易打包成區塊的工作?什麼驅使這些人願意做這工作?那得要研究一下挖礦經濟學。

比特幣每十分鐘便會出現一個新區塊,記錄這時段內的所有交易,每個新區塊都是由獨立第三方(俗稱礦工)打包而成,任何人只要有電腦(礦機)都可成為礦工。但要建立一個新區塊,礦工先要解決一個數學難題,運算力愈高的礦機當然愈有機會解決這問題,但只有第一個成功找到答案的礦工才可獲得比特幣作為獎勵,這機制為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坊間稱之為「挖礦」。

第一個比特幣於2009年1月誕生,當時的礦工獎勵是每個新區塊獲得50個比特幣,這個獎勵其後每4年減半,到現在雖然只有6.25個,但由於幣價不斷上升,這獎勵依然非常吸引。以現價約4萬美元計,每次獎勵也可獲得25萬美元的比特幣,所以世界各地愈來愈多人加入礦工行列。中國本來佔了全球超過一半的挖擴產能,但自從國家禁止後,現在全球大部分產能已被美國、哈薩克、俄羅斯及加拿大瓜分。

究竟礦工的利潤有多高?那得要分析他們的固定投資成本、營運支出、挖擴成功率及比特幣價格。

早期的礦工確實可以用一般電腦作為礦機,但隨着運算難度愈來愈高,一般電腦已不勝負荷。其後,礦工改用了有GPU的顯示卡,但礙於耗電高及成本效益低,最後改用了現時最流行的ASIC礦機,安裝了專為挖礦而度身訂做的晶片。市面上效率最高的礦機售價約每部12,000美元,其運算速度為每秒140兆運算(140TH/s)。

每月營運成本主要為電費,其餘亦包括租金、散熱成本及管理員的工資。電費在不同國家固然不同,在同一國家內不同省份也可以有很大的差別,有些地方更會有政策扶持挖礦產業。以美國工業用電為例,紐約州每度電成本6.6美仙,加州卻為15美仙,所以沒有人會選擇在加州挖礦。不同方式生產的電力成本也有分別,某些情况下新能源成本可能更低。

由於那些礦機年中無休地高速運算,產生很大的熱力並影響礦機的效率及損耗,所以有效的散熱系統也是重要一環。無論如何,比特幣挖礦每年消耗全球0.8%的發電量,極不環保。

挖礦成功率方面,全球數以萬計的礦工都想成功爭取獎勵,競爭非常激烈,一個單獨行事只有一部礦機的礦工每次的成功率只有140萬分之一,所以一般人都會選擇集團式挖礦,加入礦池,成事後瓜分獎勵。現時全球每秒有2億兆的運算力(200EH/s)在挖礦,最大的礦池為Foundry USA,市佔18%。

綜合以上資料,假設礦機壽命2.5年,每個比特幣挖礦成本平均約3萬美元,更多礦機加入,成本會愈來愈高。這也說明為何筆者於上月比特幣跌至3.5萬美元水平時開始加倉,因這已差不多是礦工的成本價了!

香港數碼資產學會共同創辦人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區偉志 加密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