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吳漢銘:港金融機構可成大灣區金融科技增長引擎

【明報專訊】金融是香港的重要經濟支柱,高效的金融市場是全球各金融中心競爭的條件;同時科技帶來第五次工業革命,每一個行業一旦給科技點石必會成金,提高效率與普及服務,結合以上兩者成為香港金融市場的必考題。

既然重要,困難在哪裏?金融與科技的思考模式有本質的衝突。2008至2009年金融海嘯後認為需要提高金融業的保守度,業務已經不光是照顧生意,同時要花一半的資源遵守規矩。幸有政策導入大量的資金產生金融服務需求力保香港金融市場的地位。同時,對岸的深圳乘着冒險創新精神從山寨試錯急速模仿追趕,到最後產生領先世界的科技企業。歸納以上歷史,我們可以發現:香港金融既有的成功模式是資金自由流動且交易分毫不差;但科技是需要市場反饋的產品工程,允許快速失敗,快速學習。在兩種不同價值衝擊下,產生了金融業科技發展的兩難。

要突圍,筆者認為可以在內部的產品管理,IT開發模式,財務規劃,人力資源與數據變現等5方面內部能力着手。

從香港的意識形態,先建立產品研發人才會比較容易成功,讓金融業意識到產品研發的第一桶金。

5方面內部能力着手突圍

IT執行上模仿科技公司以敏捷形式開發,像電視劇《IT狗》的人才評核系統就是以這個模式在幾周內完成。金融機構應該從香港非金融企業大量招聘有敏捷開發經驗的人員。

財務部門對於科技的配置機制也需要提升。在策略層上面,建立資金投入到業務模式的配置,比如20%到產生業務模式改變但不清晰價值的基礎性研發上等,另外可以建立數據庫追蹤各項目的效率,模仿私募基金評核內部項目的投資決策模式。

人力招聘方面也需要業務部門與IT和人力資源協調。以前銀行碰到困難時就會想到招人來立馬解決。未來可以先擬定流程,可以先定義人力與自動化系統的投產計劃才招聘人手。

雖然數據是新的石油這個說法已經給管理層「說到爛」,但數據管理的方法成本是應該先定義好各種場景下如何具體產生價值,再擬定投入的金額,並不可能盲目投資倒水下海。

下一步,金融機構可找一個業務或客戶的請求,嘗試構建以上5個方面的能力。雖然股價調整,但資本市場仍看重企業的靈活性。有資金支持與深厚的金融應用場景,現在香港依然還有發展金融科技的核心優勢,跑第一的都是兼顧好基本功替向前面長遠價值發力,不應該花時間監視人家有什麽,我們有領先的金融市場就要快速彌補科技內化的不足後繼續往前走!

亞洲金融科技師學會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吳漢銘 「金科」育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