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富達國際亞洲股票投資總監繆子美在上期封面故事指出,雖然中國政府近日正推動寬鬆的貨幣和財政政策,但到目前為止,這些措施是有針對性和有限的,而今年相比起2017年,中國的消費、地產投資目前分別受到疫情、行業監管政策的限制,因此,今年要實現5.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是具有挑戰的,因此需要觀察會否有更多的基建專案推行。
安盛投資管理姚遠則指出,中國房地產市場去年下半年以來明顯轉弱,令經濟正承受眾多挑戰之際,又再增加一條難題。他表示,很多投資者的疑問是:既然房地產對經濟如此重要,為何政府是次要重手打擊該市場?以及房地產市場震盪會否為宏觀系統帶來不穩定?
姚遠分析,中國房地產市場實在「大得不能倒」(too big to fail),原因包括房地產上游及下游等眾多行業的話,整體房地產市場佔中國經濟規模近四分之一,而且房地產市場還牽涉銀行系統、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及居民財富,假如樓價出現無序調整(disorderly market correction)的話,影響不容忽視。
不過,姚遠認為,中國政府是次實在有需要採取調控行動,「近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發展模式,已經變得與中國的長期發展策略不可相容,房地產泡沫不顧後果地擴張,拉闊了貧富差距,建築過剩亦令環境污染,而大量投資於房地產等不具備生產力的資產(unproductive asset)已經對中國生產力的增長帶來損害。從基本因素來說,根據我們估計,中國住房需求已經見頂,原因是人口老齡化及城鎮化減慢,而且投資需求亦受到『房住不炒』政策的壓抑。」
因此,姚遠認為,中國政府是次調控樓市的做法與過去並不一樣(this time is different),並非再在樓市過熱時出招希望降溫,而是針對房地產市場現時作為宏觀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希望重新配置資源,此過程料難免陣痛。但他亦相信,在當前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及金融風險增加之際,中央政府會致力調整政策減少對房地產市場的震盪,很可能會採取「行兩步、退一步」的做法,這樣既可處理短期經濟增長難題,也不影響實現中長期經濟轉型的目標。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