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紐約梅隆投資管理亞洲宏觀經濟及投資策略總監Aninda Mitra在專訪中分析,在俄烏戰爭於2月下旬爆發後,歐洲經濟陷入衰退的風險顯著高於美國,加上中國經濟增長亦放緩,全球資金轉泊美股作為安全港,故美股在該戰事爆發不久便見底回升,他相信美股在本季仍會有相對較好的表現。
俄羅斯於2月下旬揮軍烏克蘭後,令歐洲大陸出現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最大規模的戰爭,至今戰况已持續近兩個月,事態如何發展對全球經濟及投資市場均屬影響深遠,Mitra認為可以從三個角度去分析,包括:(1)戰事本身如何發展,例如是否可以在數個月內解決,以及會否限制於烏克蘭境內;(2)西方國家如何因應俄烏戰爭制裁俄羅斯,以及俄羅斯如何反制,由此對全球、尤其是歐洲經濟帶來哪些影響;(3)面對充滿變數的經濟環境,西方國家央行在制定貨幣政策時會否出錯,例如導致流動性緊縮(liquidity crunch)或通脹失控(Inflation surges)兩種極端情况出現。
Mitra引述紐約梅隆投資管理第二季投資展望報告,指是次俄烏戰爭受控或失控的機率各佔50%,假設戰事不幸延長或擴大,綜合是否出現貨幣政策失誤及流動性緊縮的不同可能性,全球經濟廣泛衰退的機率仍高達35%;相反,若戰事順利在數個月內獲和平解決,貨幣政策亦實施恰當,仍有35%機率出現最佳情况(經濟增長理想以及通脹受控)。
根據Mitra的分析,俄烏兩國經過和談後,即使暫未達成停火協議,但暫時看來戰事已集中在部分地區,而且亦遠離烏克蘭首都基輔,因此屬向好的趨勢,根據此最新發展,減少了全球經濟廣泛衰退的趨勢,增加了出現最佳情况的機率。
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總統普京在2月24日清晨發表全國電視演說,宣告以「去軍事化」及「去納粹化」為名對烏克蘭採取「特別軍事行動」,為俄烏戰爭揭開序幕,而今年初曾因為加息壓力增加而被拋售的美股標指,同樣也於當日見底,反覆回升至今(見圖)。
Mitra分析,美股目前估值較高,本身可能並非很好的投資選項,但問題是沒有其他更好的選擇。他解釋,假如將美國與歐洲經濟比較,後者目前出現衰退的風險大得多,原因是地理上較接近俄羅斯,亦依賴俄羅斯的石油及天然氣供應;而美國隨着10年前開展頁岩氣革命,大幅增加天然氣供應後,近年已達致能源獨立(energy independent),即使俄烏戰爭爆發令美國像歐洲一樣曾油價飈升,惟美國天然氣價格至今仍保持平穩,故當地由能源價格急漲所導致的問題亦遠較歐洲輕微。Mitra續稱,美國已步入加息周期,當地債券價格普遍下跌,亦增加美股的吸引力。
美股納指今年以來跑輸道指及標指,Mitra教路,在目前全球不明朗的經濟及金融環境下,投資的確要重視防守,避開一些高市盈率的股票;作為比較,他認為可以留意低市盈率的美股,例如美國公用股及日用消費品股:「它們某程度上都是通脹受惠股,即使消費品加價了,燃料帳單貴了,你仍然是要為這些生活必須品埋單。」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