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余淑穎:移居英國資金留港 投資債券基金收息

【明報專訊】收到讀者Vincent來信,了解到他希望3年後能順利移居英國曼徹斯特,根據他現時擁有的資產先分析再建議重新配置,希望等協助他完成策劃和部署移居生活。

Vincent現時擁有的自置物業若成功售出減去按揭餘額可約套現540萬元,再加上手持80萬元流動資產,若果使用BNO「5+1」方案移居英國,他與妻子MPF戶口的40萬元也必須留待65歲退休或取得當地的永久居民身分後才能申請提取。因此現階段不能視作為資產的一部分。

此外,他個人月入6萬元,減除家庭總開支和按揭貸款每月應餘下2.2萬元,現考慮到兒子將開始上幼稚園令開支增加,因此可因應情况作儲蓄,善用兩三年時間,令在移民前的資產能提升多35萬至40萬元用作移居時的申請費、暫住及生活開支費用。

先了解保險能否全面覆蓋在英醫療開支

Vincent一家已擁有基本危疾及醫療保障。在此提一提醫療保障方面,要仔細了解現時的醫療保險是否能全面覆蓋在英國應診的相關醫療開支。在申請簽證到英國前必須繳交當地的健康稅,繳稅後一般的醫療福利可享用。但要留意一點,在英國是醫療及藥物分開繳費,在藥費方面必須自行到藥房配藥並繳費。若在香港已購買的醫療保障是涵蓋的話,便可從香港保單中提出相關醫療開支的賠償申請。

至於人壽生命保障,對於有子女的Vincent夫婦來說,必須考慮足夠的人壽保障可以用來抵消將來作為英國公民後須繳交的遺產稅相關開支,以現時英國法律為例,相關遺產由32.5萬英鎊起開始徵收相關遺產稅,現時的最高稅率為40%。可考慮購置足夠保額的純人壽保險,或購買沒有投資成分而保證成分較高的分紅人壽保單作資產累積,來讓子女用作抵消繳付遺產稅的龐大開支。

雖然他已決不會回香港,但在香港仍有相關的保險保費或其他開支需持續繳付,可預留約2至3年的總數在銀行戶口,直接付款,避免到期遺漏而造成延遲或忘記付款已招致罰款或喪失保障。

在英國稅制方面,英國政府會收取所有在英國及海外衍生的所有薪金、租金、股息和利息收入作為計算入息稅。現時入息稅率大致分為3個等級20%、40%及最高的45%,在英國境內除非相關的總收入少於每年1.25萬英鎊毋須交稅,否則必須繳交最少20%的入息稅。當然除了入息稅外還有國民保險及工作退休金等等其他稅務開支,必須在當地尋找合適的稅務專業人士了解相關安排。

現時曼徹斯特三人家庭,中位預算一般基本生活開支費約2萬元(不包括租屋),若Vincent預算是做回lT本行,收入是現時的八成左右再扣除約40%的入息稅,相信每月收入只可應付基本家庭生活開支,長遠的儲蓄需要倚賴購買樓房後餘下的積蓄來提升資產作退休生活費。

選收息投資產品 幫助部分生活費

若選擇收息投資產品,相信資金留在香港投資或投保在收費和彈性會較高,建議可考慮價格波幅較低的債券基金作長遠收息,作為部分生活補貼及將來退休生活費。在市場上可以找到相關的債券基金每月收息產品平均每年回報約為5%,但緊記相關收入會被計算作入息一部分,須繳交入息稅約20%。始終投資會有相關風險和升跌幅,要衡量個人風險承受能力再作決定。

美聯金融集團高級副總裁

■理財信箱歡迎來信讀者如有理財問題,歡迎來信詢問。

來函:寄香港柴灣嘉業街18號 明報工業中心A座15樓經濟版編輯收

傳真:2558 3964

電郵:chlung@mingpao.com

來信請列明家庭或個人收入、開支、資產、欠債、理財目標及可承受風險。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余淑穎 理財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