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本港疫情逐步緩和,各國通關再成議題,本地零售市場復蘇漸見曙光。恒地(0012)旗下集團成員公司、日式超市百貨UNY及APITA母公司Unicorn Stores(HK)Limited行政總裁黃百全認為,通關後零售市場將現新趨勢,其中訪港旅客、尤其是內地遊客的消費模式將轉以「體驗」作主導,意味以往遊客來港搶購景象或不復見。他續指,倘若今年能與境外通關,相信非基本生活用品銷售或有「報復式消費」,但撇除這個可能性,目前對今年銷售表現仍只能維持審慎樂觀。
據港府2020年發表的《2020年經濟概况及2021年經濟展望》報告,當中統計2010年至2019年的10年間,旅客消費在整體零售業銷售佔比可達30%至40%。不過,自2020年全球爆發疫情、各地封關,本地零售市况全面步入寒冬。
黃百全接受本報專訪時指出,香港一直為多國人源集散地,故以往滿足遊客的品牌均較吃香;過去兩年旅客絕迹,消費生態迎來急劇轉變,其中零售市場改以本地客源作主導,相關品牌自然面臨挑戰,部分更撤出香港。不過,他認為隨着未來各地逐步恢復通關,國際品牌將伺機重回本地市場。
提及新冠疫情期間零售模式急劇轉變,黃百全認為,通關後零售市場或會出現新趨勢,重回的遊客相信轉以「體驗」消費模式作主導,其消費目的、模式及組合均較疫情前出現較大變化。他續稱,相信香港亦可維持對商旅遊客的吸引力,並有助推動本港經濟生態。他提到,集團去年底首度推出網上商店,期望網上銷售短期目標整體佔比可達高單位數,但因為集團更着重顧客的「現場感」,提供更好消費體驗,因此相信對實體店需求仍然存在。
至於新冠疫情帶挈超市等民生類商戶逆市「發圍」,事實上不同類比消費差異極大,黃百全透露,由疫情爆發、即2020年至今,非食品類、非日常生活需要等產品銷售額,期內跌幅最多可達五至九成;而居家用品、煮食用品、食品等產品銷售額,期內相關銷售額則平均增加三至四成。
疫情拖累下,過去兩年整體零售市道反覆(見圖),據統計處資料,今年2月第五波疫情爆發,當月零售銷售已挫14.6%,當中百貨公司更挫近兩成。
黃坦言,觀乎首季銷售表現,對今年銷售額跑贏去年信心不太大,業務需視乎疫情發展,目前維持審慎樂觀。倘本地疫情持續緩和,除日常生活用品,不同類別產品需求均會回升;而日後各地順利通關,相信非基本用品銷售或會出現「報復式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