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基金公會促港訂通關時間表 冀政府「盡做」 憂外資撤離「臨時變永久」

【明報專訊】本港嚴格防疫政策引發的人才流失問題愈趨嚴峻,外資撤離本港消息不絕,投資基金公會行政總裁黃王慈明表示,香港檢疫政策有需要與其他金融中心看齊,要求港府提供更清晰、包括觀光旅遊和商務出差的免隔離旅行(QFT)路線圖,為放寬措施訂下時間表。她直言,目前新加坡等地的進出自由度已遠超本港,不希望看見人才或外資辦公室的臨時撤離,隨時間推移而變成永久性,強調人才一旦流失便很難挽回,目前問題已迫在眉睫。

明報記者 葉翠

基金公會目前有75間會員企業,大部分為國際資產管理公司,總資產管理規模達55萬億至60萬億美元。主席鄒建雄指出,大多數會員反映現時政策對招聘、舉行商業會議有負面影響,不少國際金融資產管理公司普遍正考慮把在港人才或辦事處,遷移至其他城市,當中尤以需要往返不同國家及歐美總部的區域性職位為甚。

指會員寧駐星 促撤熔斷機制

他提到,若會員現時要在駐港或新加坡「二選一」,大多會選擇後者,因出入境更為方便。黃王慈明坦言,期望全面取消熔斷機制,以減少抵港的不確定性因素。公會亦希望,政府短期內積極考慮讓來港人士採取居家隔離,以及縮短隔離時間。

問及與內地通關是否港府與國際接軌前設,黃王慈明表示兩者對本港維持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同等重要,認為與內地通關須時政府可考慮同步進行兩個方案,選擇在現時能力範圍內「盡做」,否則不知要等到何時。她指港府可由逐步加強與國際社會聯繫做起,再逐步調整,日後可作為與內地通關參考,強調不應用「先後次序」來限制思維。

未能與內地通關 影響跨境理財通反應

鄒建雄又認為,本港未能與內地通關,阻礙內地投資者對理解本港投資產品,直接影響跨境理財通反應,理財通擴展產品計劃的步伐亦遭拖慢。黃王慈明補充,理財通制度本身亦存在一定局限,建議放寬相關要求,包括產品種類及服務模式等方面,否則或因細節的掣肘較多,而未能充分發揮其優勢。過去兩年香港一直禁止非本地居民來港,加上第五波疫情爆發進一步收緊檢疫限制,連同持續的移民離境潮,令本港淨離境人數急增,單單在今年2月及3月,淨離境人數已超過14萬人(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