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匯款服務機構Wise早前向200名負責匯款的公司管理人員進行調查,去年港企在跨境匯款支付的費用估計約18.2億元,其中6.38億元是交易費,另外11.8億元或65%是機構匯率中間價附加的差價。不過只有18%企業正確分辨到匯款所涉及的實際費用,包括基本交易費及匯率附加費用。
調查顯示,55%的企業仍然依賴銀行轉帳等舊有方式進行跨境支付,他們表示選擇使用傳統銀行的主要原因是熟悉程度和信任,當中較多中小企堅持使用傳統銀行。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不難理解,因為小型企業資源匱乏,難有時間或人手比較供應商的服務,因此通常會慣性使用同一家傳統銀行以處理本地及國際匯款交易。
Wise亞太區業務拓展主管李東濠表示,傳統銀行以SWIFT模式匯款,途中經過多家中間行,而該行則在付款地區尋找合作伙伴,匯款時經合作伙伴在當地以本地轉帳方式轉予收款方,因此可以更低收費匯款。他們在港每宗匯款收取0.6%手續費,並以中間價兌換外幣,而以世界銀行數據,全球平均匯款手續費加上外匯買賣差價為6%。
雖然匯款服務上與銀行競爭,不過李東濠表示,傳統銀行和虛擬銀行皆為其客戶目標,對於前者可爭取其使用SWIFT模式以外的匯款服務,對虛銀則提供解決方案協助他們快速地推出匯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