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內地第二季經濟受疫情拖累,不過人民銀行上月中降準後,似乎放緩貨幣寬鬆步伐。人行副行長陳雨露昨日表示,人行在下一階段會將更為突出「穩增長」,加強跨周期政策調節,加快落實已經出台的政策措施,特別是要積極主動謀劃增量的政策工具,繼續穩定信貸總量、降低融資成本,以及強化對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強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
陳雨露表示,人行應對疫情衝擊,加大穩健貨幣政策實施,有力支持宏觀經濟大盤保持穩定,包括實行前瞻性降準、引導貸款市場利率進一步下降、推出再貸款等多項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截至3月底,人行發放碳減排支持工具資金1386億元(人民幣,下同)、支持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專項再貸款225億元,支持金融機構發放符合要求的貸款2309億元和225億元,普惠小微貸款餘額也繼續增長。
昨美匯指數企穩在104點以上,拖累亞洲貨幣下跌,離岸人民幣昨日跌穿6.8水平,截至晚上9時半報6.8144,跌533點子(1元等於1萬點子),見2020年9月以來新低,在岸人民幣昨日亦最多下跌764點子,至昨晚9時半報6.7856,跌670點子,為2020年3月以來最大跌幅。
華僑永亨銀行預期,人民幣對美元將維持弱勢格局,短期內人民幣走勢或繼續取決於美元表現,若美元進一步走強,在岸人民幣或下試6.8關口。雖然中國4月居民消費價格(CPI)和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均高於市場預期,不過中國政策以穩增長為主導,美國則聚焦打擊通脹,中美宏觀政策分歧下,續為人民幣短線帶來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