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受新冠疫情復燃、消費意欲審慎及晶片持續短缺等利淡因素籠罩,小米(1810)上季收入和經調整淨利潤下跌,但仍貼近市場預期。惟旗下投資的公允價值變動,拖累小米期內由盈轉虧,錄得5.31億元(人民幣,下同)淨虧損,為市場始料不及。小米總裁王翔昨於傳媒會議上稱,目前內外圍環境不明朗,難以預測年內業務走勢,手機毛利率難回復去年同期水平,低端晶片缺貨仍是集團最大挑戰,但相信第二季度下半段時間逐漸改善。
截至今年3月底止第一季,小米收入按年下跌4.6%至733.52億元,經調整淨利潤按年「斬半」,錄得28.59億元,兩項表現均稍勝市場預期。受智能手機出貨下跌拖累,期內智能手機收入按年下跌11.1%至457.63億元。另受核心零部件供應的持續短缺、新冠疫情反覆及全球宏觀經濟環境影響,小米上季出貨量按年下跌22%,錄得3850萬部。小米股價昨天收市跌半成。
王翔表示,疫情導致不少分店關閉,加上經濟環境影響消費者購買意欲,對小米業績帶來困難。但他相信疫情總會過去,小米會在重點領域持續投入,提升營運效率;惟難以預測集團今年的業務走勢,形容需要按環球通脹、經濟情况等因素判斷。
期內,小米的智能手機分部毛利率連跌兩季至9.9%(見圖),亦是自2020年第三季以來再次跌至單位數;全球智能手機平均售價(ASP)進一步向上,但被增加逾兩成的銷售及推廣開支所抵消。集團副總裁、首席財務官林世偉解釋,由於去年市場缺貨、沒有作出太多促銷,故令毛利率較高,今年則重回比較正常水平。他續表示,期內分部毛利率按季僅跌0.2個百分點,主要因為促銷舊有庫存所致,冀今年能保持相對健康的毛利率。
首季集團境外市場收入佔比達51%,印度為集團主要的境外市場,但近月小米被指涉非法外匯,遭印度當局調查及扣押資產。王翔昨於會上強調,小米印度一直堅持合法合規經營,集團會保持跟當地政府坦誠溝通,希望能夠達成共識。他指小米在印度有一定市佔率,當地仍是集團的重要市場之一。
至於小米籌備多時的造車業務,王翔沒有透露太多詳情,僅稱集團會保持投入,維持小米汽車將於2024年上半年正式量產的目標不變;小米智能電動車工程團隊亦已增至1200人。按集團業績披露,期內智能電動汽車等創新業務費用為4.25億元,刺激上季研發費用總額增加16%至35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