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經濟復甦下的網店部署

最近美國經濟數據顯示,隨着經濟慢慢回復,eCommerce的增長放緩。就算你跟我一般不懂看數字,相信最近若站在香港街頭,也會明白普羅大眾也實在「餓」得太久要瘋狂消費。實體店的裝橫和宣傳活動,也漸漸由保守地活躍起來。過去兩年「被逼」發展的網上銷售,下一步如何走?

網下宣傳活動「回到舊時」?

香港人一向以變數快,打不死見稱。所以在疫情下轉型求生,我覺得速度之快應該算是全球數一數二。這種變陣求生的技能,往往會令產物未盡完善,或是趨向 「用完即棄」,我指的是因疫情而生的網上營銷及銷售產物。老闆和Marketers焦點放於「熱錢」,消費者可以再次跑到街上,實體店的宣傳當然不可少。但既然網上的渠道開通了,新一輪的營銷就不應再走回頭路,多想Omnichannel下,如何將一個消費者超越線上線下的區隔,提供更好的品牌銷售體驗。不要再以為實體店放一個QR Code連上網站或是社交媒體,就是O2O / Omnichannel,老闆過得了,自己也不能心安理得吧。

將實體店顧客帶回網上

最近我在Casetify實體店訂了一個手機殼,最先是在網上看好了款式,然後跑進實體店,本來只是想看一看實物,然後再回到網店購買。只是網店其實太花多眼亂,用戶體驗也沒有做好,反而在實體店的店員能夠兩句說出重點,對產品也非常熟悉,所以就直接下單了。我覺得最聰明的是,客戶購物後邀請客戶填寫電郵和電話,而那個電郵可不是單單的將收據發過去,這一招Apple Store一直有在用。而是用同一個電郵在Casetify網站開通了帳號,已購買的紀錄和傳統的Loyalty Program積分也儲存其中。這是一個很好的案例打破實體店和網店的區隔,以顧客作為一個主體。

優化現有的網店購物體驗

研究顯示顧客遺棄網上購物車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在付費前出現意料之外的預 算,最大機會就是送貨費用。網店應該免費送貨,到達指定消費額就免費送貨,還 是基本上不提供免費送貨,不能一條必勝方程式。

就做了個測試,將原本買滿$99免費送貨,改成全部免費送貨。結果是轉換率提高了7%,平均消費卻下降了9%。香港物流的費用和速度性價比高,網店如果在這方面能夠以實質數據優化,例如以期間限定的免費送貨作招睞收集數據,相信能夠令網上網下營銷與銷售,互相配合也各有一片天。

Bernie Wong

Social Stand創辦人

鍾情數碼廣告及內容行銷,自稱社交恐懼又活躍於社交媒體,不愛說話但主持電台節目廿載,廣告營銷課程講師卻鍾情學習新科技新技術,品牌講故佬一枚,日常為品牌做社交媒體內容行銷,在數碼媒體為品牌說故事!

https://social-stand.com

bernie@social-stand.com

(Powered by WAW Cre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