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美制裁反促進中國晶片業發展

【明報專訊】美國近年對華為、海康威視(深:002415)等中國科技企業實施技術制裁,以遏抑中國科技企業崛起,卻刺激了中國企業對國產零件的需求,帶動中國晶片行業的發展。彭博社指出,自美國加強對中國企業實施制裁後,中國晶片行業的發展速度超越全球任何地區,目前全球擴張速度最快的晶片企業,大部分來自中國。根據彭博社的數據,在過去4個季度,全球20家收入增長最快的晶片公司當中,19家來自中國;相比下,去年同期只有8家。內地那些對晶片生產發揮重要作用的軟件、處理器(CPU)及設備供應商,其收入增幅遠超台積電(台:2330)及荷蘭光刻機供應商ASML(美:ASML)。

資料來源:彭博社

由國防到人工智能(AI),以至自動駕駛等技術,晶片都發揮重大作用,成為各國資本爭相投資的領域。自2020年起,美國開始限制向中芯國際(0981)、海康威視等中國企業出售美國技術,抑制了這些企業的發展,卻促進了中國晶片行業的整體規模,突顯中美之間的緊張關係,正重塑半導體行業的發展格局。儘管中國AI晶片巨頭寒武紀科技(滬:688256)等的股價已由今年低位顯著回升,但分析師認為仍有增長空間。

內地擬培育萬家「小巨人」 迴避美制裁

中國去年底發布的《「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展規劃》,爭取在2025年形成1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彭博社稱,預計中國會投入數以十億美元培育晶片行業的「小巨人」,鼓勵購買中國製的產品及零件,迴避美國的制裁。

內地品牌崛起,已引起一些消費電子產品巨頭的注意。市場消息稱,蘋果(美:AAPL)考慮將長江存儲列為最新的iPhone快閃記憶體供應商。

晨星(Morningstar)分析師Phelix Lee指出,中國尋求供應鏈自給自足,主要由新冠疫情相關的封控措施所催化。在疫情封控期間,原本使用進口半導體的中國客戶,需採購國產替代品以確保營運暢順。自4月底以來,追蹤中國最大晶片行業參與者的FactSet中國半導體指數(FactSet China Semiconductor Index)已上漲約20%。

中國政府的目標是減少對進口晶片的依賴,擺脫美國實施的技術限制。單在去年,中國進口的晶片價值已超過4300億美元。為滿足市場需求,中國半導體業界採購了大量生產晶片的設備。半導體行業組織SEMI的數據顯示,隨着中國晶片製造商擴張產能,中國業界去年向海外供應商購買的晶片製造設備訂單增長58%。

晶片製造商總銷售額去年增至逾萬億人幣

新設備增加,促進了晶片的產量。根據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China 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的數據,中國晶片的製造商和設計公司總銷售額在去年增長18%,達到創紀錄的1萬億元人民幣(約1.17萬億港元)以上。

全球的晶片供應瓶頸,助中國供應商更易進入國際市場。即使新冠疫情令中國部分地區的工廠和物流癱瘓,中芯國際和華虹半導體(1347)仍維持其上海工廠接近全速運轉。在地方政府的協助下,來自日本的貨運航班繼續向晶片廠運送必要的材料和設備,未受到疫情防控措施的影響。

中芯國際今年首季的銷售額按年增長67%,超越規模更大的競爭對手GlobalFoundries(美:GFS)和台積電。獲列入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名單的上海富瀚微電子(深:300613),2021年實現營業總收入17.17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181%。

中芯首季銷售額增幅超台積電

晨星的分析指出,撇除對長期盈利能力的擔憂,中國企業積極的產能建設,將提升它們在全球的影響力。不過,中國的晶片行業發展已令美國不安。《華爾街日報》上周刊出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學院創院院長、著名國安專家艾利森(Graham Allison)與Google前行政總裁施密特(Eric Schmidt)合撰的評論文章,其內容警告美國正處於輸掉晶片競賽的邊緣,倘中國在整個半導體供應鏈發展出持久優勢,它將在基礎技術上出現美國無法抗衡的突破。

[企業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