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金融科技最簡單的定義是金融與科技,但是合併兩者的意義是什麽?歸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世界銀行、人民銀行,英倫銀行、新加坡MAS、香港金管局等多家機構的定義,金融科技都是提升金融服務的新方法。其中IMF與世銀在2018年峇里金融科技議程中更說明,達到新金融服務的轉型方法包括新的商業模式、流程、應用與產品,因此金融科技人才必須滿足以上的方法轉型。
第一,商業模式包括市場策略、產品策略定位、風險管理策略、運作模式、人才策略、財務規劃等多方面的功夫,往外看包括生態圈策略與非金融服務等延伸傳統金融定義的策略。金融科技發展差不多10年,懂得基本科技如何改變以上形態以開發新的業務服務或優化客戶服務水平,無論是業務還是科技人員都需要把握全局,是致勝知識。
第二,流程方面包括規模化敏捷(agile at scale)與開發運維(DevOps),設計思維、僕人領袖學等不同領域管理理論最大化對客戶與開發能力的產能,打破從前垂直碎片式各自為政的方式,雖然有新的技術,但基本功如項目管理、編寫業務需求書、進行UAT等與科技對接的業務能力,也是不容忽視的基本要求。
第三,應用涵蓋業務、功能與技術面。業務範圍包括各種的金融業務如銀行、保險、證券、資產管理、虛擬貨幣等多種業務;功能面涵蓋前線客戶關係管理、網路行銷,中間部門如風險管理、合規法律、客群分析等,後勤部門如營運、交易處理、IT系統開發、人力資源與會計財務等部門,一般的應用集中採用數據科學或人工智能提升效率,自動化等手段提升對客戶的理解與減低交易成本。
技術方面,金融科技的ABCD(人工智能、區塊鏈、雲端、大數據、網路安全、各種的新興技術如量子計算),在我的觀察中目前業界缺乏的是跨技術能力的技術通才,初級開發人員如何快速提升至中高層的開發人員?如何寫得一手簡單一致且易懂容易維護的編碼?設計完整的軟件是一門工匠藝術,但也需要定義什麽是好的客觀標準。
第四,產品方面,各種新興產品冒起,如NFT、STO、虛擬貨幣等,把以往流動性欠佳的資產資金活化,發揮金融產品保值增值功能,利用大數據提升風險能力,打開新的貸款服務,提供資金需求者有更合理的價格獲得融資解決現金流時效問題,或者更方便的開戶交易流程,推出既能夠滿足消費者需要又能夠爆數是產品管理的能力。
要在環球金融市場競爭,帶領亞太區的金融服務發展,其中的首要任務就是培育具有全球視野的金融科技師,既能夠把握以上的知識外,也能夠有專業的態度與行為支持業界發展。
目前行業首要工作之一就是確立什麽是「人才」,金融業人力資源部門或從業員應該一起定義人才標準,對接教育團體與業界的專業發展,提升並吸引國際人才到亞太區,包括香港,推展金融業的發展普惠社會大衆,推進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