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受半導體短缺、原材料價格上漲,以及中國內地疫情防控導致汽車組裝受阻等影響,全球最大汽車製造商豐田(Toyota)(日:7203)在截至6月底的第一財季,營業利潤按年跌幅達42%,跌至5786.6億日圓(約340億港元)。即使日圓貶值有利於海外銷售,豐田對截至明年3月的財年盈利展望不變,拖累豐田股價昨跌3%。
豐田表示,雖然日圓貶值使其第一財季的營業利潤增加1950億日圓(約115億港元),但原材料價格上漲又為其帶來3150億日圓(約185億港元)的負面影響。此前內地的疫情封鎖措施及日本愛知縣供水短缺,也影響到豐田生產。
面對供應鏈及物流的挑戰,電動車製造商Lucid(美:LCID)上半年僅生產1405輛電動車,而交付量更只有1039輛。Lucid將全年生產目標減半,由1.2萬至1.4萬輛,降至6000至7000輛。
這是Lucid第二度下調全年目標,原本目標為年產2萬輛。該公司早段股價跌一成。
受惠於煤炭價格上漲,大宗商品貿易巨頭嘉能可(英:GLEN)今年上半年經調整的息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EBITDA)為189.2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逾1倍,創歷來新高。嘉能可表示,將加派14.5億美元股息,並進一步回購價值30億美元的股票。嘉能可昨晚股價升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