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美聯儲被批政策失誤 拖累貿易伙伴

【明報專訊】為遏制本幣對美元的跌勢,多國央行正單打獨鬥,試圖透過加息、干預匯市等手段限制本幣貶值,惟實際作用有限。只要美國儲局繼續積極加息,幾乎所有非美元貨幣都將繼續受壓。聯儲局被質疑對通脹反應過慢,以致現在要急速加息,以緩和美國的通脹壓力,惟急速的加息步伐,卻威脅到全球經濟穩定。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IIE)高級研究員Maurice Obstfeld質疑,聯儲局推行的是「以鄰為壑」(beggar-thy-neighbour)政策,將政策失誤的後果輸出到全球各地,拖累美國的貿易伙伴。

分析:新《廣場協議》難達成

部分市場人士指出,匯市當前問題,某程度與1980年代的美元強勢有相似之處,但當年主要工業國聯手遏抑美元升值的一幕,不可能再次重演。美國在1980年代大幅加息以遏抑通脹,貨幣政策收緊導致美元大幅升值,妨礙美國出口。當時在美國政府牽頭下,日本、德國等主要工業國代表與美方在紐約廣場酒店(Plaza Hotel)會晤,與會國家在1985年9月22日達成《廣場協議》(Plaza Accord),同意聯手沽出美元,以遏制美元升勢,促進全球貿易。

研究機構Vanda Research策略師Viraj Patel表示,如要達成新的《廣場協議》,必須得到美國政府的參與,而美國財政部卻不可能出手弱化美元。美國在1980年代希望美元貶值,以推動出口,如今卻要遏抑接近40年高位的通脹,美元強勢有助於降低進口成本,緩和通脹壓力。

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策略師弗利(Jane Foley)指出,在美國認為通脹威脅已受到控制前,國際社會不可能達成新的《廣場協議》。美元强勢其實是聯儲局加息的副產品,若此際削弱美元,將與聯儲局的緊縮政策互相矛盾。

美元強 非美國家財政負擔增

若缺乏美國支持,任何央行遏抑本幣貶值的措施最終可能徒勞無功,但各國決策者也沒有更好的選擇,只能繼續收緊貨幣政策或干預匯市,否則可能面對更大的經濟損失。石油等大宗商品都以美元計價,因此美元強勢會令各國企業和消費者面臨更大的財政負擔。

此外,全球約一半的國際債務以美元計價,意味美國以外的國家,需要就其美元債務支付更多利息和本金。美匯指數今年以來升逾15%,意味這些以美元計價的債務融資成本也面臨同樣的升幅,對於那些本幣嚴重貶值的國家來說,償付成本的升幅更大。

[企業地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