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城市規劃師陳達材:北都明日大嶼外 可建8發展區

【明報專訊】特首李家超將於本周三(19日)發表施政報告,房屋政策是焦點,曾在1980年代任職政府新界拓展署(New Territories Development Department, NTDD)參與規劃沙田新市鎮發展、現職為達材都市規劃顧問執行董事的陳達材(圖)表示,由於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需要20至30年才發展成熟,難以解決土地供應不足的燃眉之急,故他建議港府研究分別位於大嶼山、南丫島、沙田、西貢、大埔及屯門等8個規模較小的發展區。

特首李家超上月出席新界鄉議局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暨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典禮時曾表示,未來5年是香港由治及興的關鍵期,需要把握時機,全力推進北部都會區和俗稱「明日大嶼」的交椅洲人工島發展,為香港的經濟動力和民生發展添置新引擎,外界預計他在本周三發表的《施政報告》會進一步交代。

發展規模較小 可迅速提供土地

陳達材認為,港府正研究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發展區,希望將提供足夠土地發展房屋、科技工業及社區設施,但這兩個大型發展區因規模龐大且複雜,需要詳細研究及將土地利用的形式檢討及推行,非一朝一夕能完成;他指出,若需要創造一個優良的社區,如沙田新市鎮,需要一個周詳的土地利用計劃,推行組織、公私合營、發展與環境的配合、城鄉共融及收地計劃等,非要20至30年不可。

因此,陳達材建議,在北部都會區及明日大嶼發展成熟前的20至30年空窗期中,港府以第三個規劃及發展方案加以配合,以解決土地供應不足的部分燃眉之急,例如研究一些規模較小的發展區,以便迅速地提供多些土地,及對現存新市鎮作出改善及推進,他提出以下8個可能成為發展區的地點,以供政府參考:

(1)中大嶼發展區:田竂至梅窩發展區,政府可考慮在梅窩灣填海,更可將北大嶼與東大嶼連接;

(2)大白灣填海區:可取代部分明日大嶼,範圍可包括坪洲附近海域;

(3)南丫島東部填海區:此填海區可向東伸延,可與薄扶林海岸填海區配合;

(4)沙田西北填海區:可由污水處理廠伸展至科學園沿岸,甚至伸展到大埔;

(5)西貢企嶺下東部填海區:此區可保留西部海域,作水上游樂區,更可在西貢北填海,使鐵路伸展至西貢;

(6)大埔東南填海區:在大埔工業邨及元洲仔以東海面填海,可擴充大埔新市鎮的規模,令土地利用更完整;

(7)西大嶼發展區:大嶼山西部沿岸鐵路及公路旁山地,因植物少和地勢低,可開發成房屋及新航運中心發展區,並可在岸邊填海;

(8)屯門南填海區:能擴大屯門新市鎮範圍,亦可改善屯門的房屋及社區設施。

建議重新檢視郊野公園用地

值得注意的是,陳達材上述提及位於大嶼山等多個發展區,均涉及發展郊野公園,這在過去多年以來一直被視為土地發展的禁區。

在2017年1月的《施政報告》,時任行政長官梁振英提出在增加生態保育及郊野公園土地總面積,提升康樂及教育價值的同時,社會亦應思考利用郊野公園內小量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享用價值較低、位於邊陲地帶的土地作公營房屋、非牟利的安老院舍等用途;當年5月更就此研究試點。

不過,根據2018年12月發表的《土地供應專責小組報告》,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兩個試點,在6個中長期選項中最不受歡迎。報告提到,全港共有24個郊野公園,佔香港土地總面積約四成,是香港作為宜居城市的珍貴資產,具有重要社會及生態價值。上屆特首林鄭月娥亦因此否決發展郊野公園邊陲地帶。

陳達材認為上述報告在3年多前發表,至今本港社會已經歷不少變化,未必能反映普羅大眾最新看法,而且將佔本港總面積約四成的土地列為郊野公園而因此不可發展,有違正常邏輯,相信除了本港外,全世界其他大城市均不會這樣做,建議政府重新檢討。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