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高效工作的三個方法

最近幾個月顧問服務的客戶,除了是品牌企業突然多了初創企業,也多了想要為自己夢想踏前一步,將腦海內的創意點子成真的人,有些更是在大企業打工的高管。顧問服務內容也由我的本業「數碼營銷」延伸「商業計劃書」、「提案技巧」、「個人品牌發展」等等。

可能我給人的印象是「手腳快」,似是能夠完成很多事,例如過往幾年完成了博士學位,而數碼營銷公司營運也做出了幾個好案例,還能夠兼顧專欄、電台、大學教學和一些講座,所以在顧問服務也會被問如何能夠做到更有效率。說來心虛,我正正就覺得自己未夠好不夠快,才一直四處學習更多令生活和工作更有效率的方法。

分享學習到的三個基本原則,為忙碌的營銷人員和高管打打氣

落實重要優次:相信大家都知道要為工作排重要性排優先次序,但現實就是面對一大堆的工作「埋頭苦幹」。我一直有習慣用軟件記低要做的工作,我的最愛是To-Do List,跨平台使用一想到要做的就用工具記低,減輕腦袋的負擔。但最重要的,其實是每周和每天開始之前,先檢視工作,再找出這一周和這一天最首要完成的工作。這一招長遠令自己從被動變主動。其中最重要的是檢視每天擁有的「時間資產」再將工作排進去,否則不切實際只會令自己完成不到而感到灰心。

對自己問責的制度:如果是工作,我相信老闆和公司已經給予足夠的壓力逼你完成。但很多自己心中的夢想和一些一直想要完成的小工作往往因為迫切性不及其他公事而沒有完成,甚至沒有開始。找一個朋友告訴他你這一周或是這一天打算完成的工作,然後在一天或一周結束再匯報,除了讓自己腦袋清晰要完成的工作,也讓朋友成為督促的角色。這好比約朋友或用健身教練服務迫使自己去健身房做運動。網上的Focusmate.com服務,也算是電子化的督導,迫使你最少有25或50分鐘去完成自己定下的工作。

設計Not To-Do List: To-Do List大家都聽過,但大概沒有多少人會定下Not To-Do List。某些事情決定不要做,或是某些時間決定不做某些事情,每個會議都真的需要答應出席嗎?還是有其他方法可以替代,例如用Loom程式攝錄。一周可以有幾個中午不開午餐會議而是健身運動私下時間嗎?一周可以有半天不是埋頭於日常工作,而是策劃長遠案子的時間嗎?如果不先在時間表將這些時間主動記下,最後時間表就只會被動地被其他人或工作填滿。

對於高效工作,你也有你的好點子嗎?

Bernie Wong

Social Stand創辦人

鍾情數碼廣告及內容行銷,自稱社交恐懼又活躍於社交媒體,不愛說話但主持電台節目廿載,廣告營銷課程講師卻鍾情學習新科技新技術,品牌講故佬一枚,日常為品牌做社交媒體內容行銷,在數碼媒體為品牌說故事!

https://social-stand.com

bernie@social-stand.com

(Powered by WAW Cre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