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虛幣連環爆 監管勢必愈收愈緊

【明報專訊】繼市值高達400億美元(約3120億港元)的虛擬貨幣Terra(LUNA)今年5月一夕崩盤,與其掛鈎、市值達186億美元的穩定幣TerraUSD(UST)雙雙歸零後,幣圈事隔僅約半年再遇黑天鵝事件。

全球第二大的虛幣交易所FTX深陷財困且宣布破產,不少專業投資者也要損手,加劇幣市恐慌情緒,將幣圈進一步推入寒冬。在這「幣崩樂壞」下,監管機構只能築成城牆,未來對市場的監管只會愈收愈緊。

FTX崩盤「威力」大於LUNA

今次FTX崩盤帶來的「威力」比LUNA更大,不少機構投資者如紅杉資本、貝萊德(BlackRock)、加拿大安大略省教師退休金計劃(OTPP)等也受牽連。FTX最終走到破產這一步,癥結不在於尋求幣安協助不果,而是如何鑽出如此大的財務黑洞。

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FTX的問題核心在公司創辦人Sam Bankman-Fried挪用資金,違反用戶服務協議,屬個人操守問題。其實早於今年2月,市場已有聲音質疑SBF挪用客戶資金進行合約交易,不過一日未爆煲,一日仍能「蓋冚蓋」。即使幣安願意出手「接火棒」,若按目前FTX的營運模式繼續,相信最終亦難逃一劫。

幣市未來1至2年或進冰河時期

LUNA和FTX連環崩盤事件,嚴重打擊幣圈氣氛,龍頭虛幣比特幣(bitcoin)跌至2020年底、進入大牛市以前約1.6萬美元水平,出現「時光倒流價」。不少投資者紛紛看淡,幣市未來1至2年將從寒冬進一步走到冰河時期。

港府於上月底開幕的「金融科技周」上,宣讀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一口氣推出各項發展虛擬資產的計劃。惟在容許散戶投資的一環,港府堅守審慎的態度處理。雖然虛幣只是虛擬資產的一部分,但相信經過今次事件後,監管部門將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

明報記者 蔡穎霖

[尋元探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