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軟銀集團(日:9984)上周五公布業績時,未再宣布新的回購計劃,令市場大失所望,導致該股周一暴跌逾12%,是新冠疫情2020年初爆發以來最大跌幅,拖累日經指數昨收市跌1%,回落至28,000點以下。亞洲股市昨漲跌不一,新加坡及台灣股市昨升約1%,韓國及東南亞股市偏軟。
軟銀此前剛完成兩輪合共價值1.4萬億日圓(約780億港元) 的股票回購計劃,激進的回購步伐令市場憧憬軟銀推出更多股票回購措施,甚至期待其創辦人孫正義宣布將軟銀私有化。
不過孫正義上周五表明要採取防守策略,而該集團已暫停幾乎所有新投資。軟銀股價此前因市場憧憬股票回購加碼,由10月起至上周五收市,累計漲逾四成。
日本網上券商SBI Securities指出,包括股票回購在內的各種預期,推高了軟銀的股價,如今期望落空令股價處於調整。缺乏新的回購行動,促使德銀、中信里昂(CLSA)和Jefferies的分析師下調對軟銀股票的評級。花旗給予軟銀「高風險」評級,理由是資本市場的不確定性,對軟銀盈利造成影響。部分分析憂慮,軟銀僅靠沽出阿里巴巴(9988)股票獲利,目前尚未找到新出路。
軟銀目前致力於優化資產負債表,沽出阿里等持股,以提高償債能力。雖然願景基金部門持續虧損,但憑藉沽售阿里巴巴股票,助軟銀在截至9月底的季度實現3.03萬億日圓(約1688億港元)利潤。軟銀持有的400多隻上市科技公司股票及私營科技初創股份近期估值大幅下降,投資組合的回報萎縮。願景基金及拉美的投資組合累計回報,由一年前錄得560億美元收益,跌至9月底季度的虧損15億美元。立花證券指出,面對全球經濟放緩,科技股前景黯淡,市場擔心軟銀的投資組合價值可能增長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