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樓價由去年高位至今,累積跌幅估計近兩成(包括滯後的數據),這是2008年金融海嘯後最大的跌幅,基於目前仍受疫情、加息及股市大跌等負面因素影響,所以買家入市態度審慎,就算是願意入市的買家,在二手市場議價的幅度亦不斷擴大;但是目前大部分業主都是用家,沒有急於套現的打算,所以形成牛皮膠着局面,痛苦的是地產代理,因為沒有買賣,生意自然不理想。
以往樓市在蕭條期間,除了二手業主願意減價外,發展商為了搶佔市場僅餘的客人,都願意大幅削價,原因是以往投地的價錢相對便宜,再加上建築成本不像今天這樣高,發展商自然有條件及空間可以割價。然而,今天發展商投得的地皮價格高昂,更重要的是建築成本大增,所以大部分發展商都不願意割價求售,寧願將時間拖長,等待市場出現好消息。
筆者認為今次發展商的勝算頗高,因為最壞的消息已經盡出,未來都有機會是好消息。例如,內地政府已宣布入境的隔離措施限制改為「5+3」,對香港雖言仍未算是通關,但縮短隔離的日數,對內地人重返香港旅遊或營商的吸引力大增,對香港經濟有提振作用,房地產的交易也有會增加。
另外,美國的通脹已見改善,12月的加息幅度有機會放緩,香港再次加息的隱憂或可紓一口氣。况且,香港的防疫措施漸漸鬆綁,使到香港的經濟漸復正軌。此外,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20國集團峰會,和美國總統拜登見面後,雙方釋出謹慎樂觀、重啟對話的積極態度,絕對有利之後繼續擦出利好的火花。筆者認為,香港近期面臨的最壞時刻會慢慢告一段落,接着迎來的有機會是好消息,大家拭目以待。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