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富達國際與螞蟻財富發布2022年《中國養老前景調查報告》。調查結果顯示,隨着今年中國展開退休保障第三支柱(政府及企業外的個人及儲蓄及投資)相關政策,受訪者的退休規劃意識和行為都有所改善。今年的調查重點轉為退休金提取和再投資,報告顯示大眾並未將退休規劃看得太重視,並對退休後持續投資的認識普遍不足。
今年的調查結果顯示,在退休保障第三支柱的蓬勃發展下,受訪者開始進行退休儲蓄的平均年齡由38歲提前到35歲。同時,退休儲蓄佔收入比例達27%,連續三年呈上升趨勢。與此同時,大眾的觀念亦開始由儲蓄規劃逐漸轉向投資規劃。他們認同長期投資的理念,將其作為退休準備首選投資方式的受訪者比例從去年的10%上升至15%。調查顯示,大眾對於退休前規劃的認識加深,但大部分人對退休後持續投資概念仍然較陌生。過半數受訪者表示他們對退休後如何持續投資不甚了解。近六成受訪者表示,他們將基本退休保險和現金存款作為退休後主要收入來源,僅少數選擇繼續主動投資。
富達國際與螞蟻財富連續五年進行中國退休前景調查,回顧過往五年,自身收入不足及開銷較大一直被受訪者視為進行退休投資的最大阻礙,今年仍有一半的受訪者對此表示認同。通過完善的退休保障制度、稅務優惠和投資者教育等方法繼續提升大眾的退休規劃意識,鼓勵大眾,尤其是年輕一代,持續為退休作準備。此外,今年的報告着眼退休後的退休金提取和再投資情况。五年來,受訪者以基本退休保險和現金存款作為退休後主要收入來源的趨勢普遍持續,尚未充分認識退休後持續投資的重要性。不過,在已投資於目標日期基金(target-date fund)的受訪者中,有37%表示有意願退休後繼續持有。
富達國際中國區董事總經理黃小薏表示:「伴隨中國退休保障第三支柱的蓬勃發展和政策推出,我們樂見受訪者的退休規劃意識逐年提升。今年的報告亦帶出退休後持續投資的重要理念,我們希望藉此提醒投資者,『退休』僅僅代表開展另一人生階段,而退休投資應該涵蓋各生命周期,專業退休投資機構應為不同年齡層,包括退休人士,提供適合其需求的退休投資解決方案。」
而另一個調查,根據星展銀行及宏利聯合委託進行的調查,該調查於2022年1月25日至2月14日期間訪問了1409名年齡介乎21至65歲的香港居民,以了解他們對未來的擔憂,以及對於活得比平均壽命更長所作出之準備,港人的最大擔憂是財政困乏和健康轉差的危機。調查結果反映,大部分受訪港人認為有需要儲蓄更高比例的收入,累積現金儲備,抵禦未來風險。結果顯示,在受訪者當中,42%認為長壽的最大挑戰是健康轉差、用盡積蓄(24%),以及需要工作更久才能退休(15%)。逾半(53%)表示會增加現金儲蓄以保障未來,儘管這會有通脹風險。
此外,受訪者亦表示若要有舒適的退休生活,有需要把收入的40%儲蓄起來,但他們目前只儲起約28%。另外,Z世代及千禧世代更認為有需要儲起一半以上的收入。 一旦預期會用盡積蓄,50%受訪者表示很可能會減少個人開支,包括減少娛樂(19%)、外出用餐(16%)及衣著開支(15%)。
調查亦發現,香港成年人對未來的最大擔憂之一是醫療費用上漲(57%)。其他憂慮包括出現新的疫情(58%),以及財政資源不足(54%),逾半(54%)亦認為未來30年會受通脹加劇所影響。五分之一參與調查的成年人表示退休後無人可依。一旦無法工作,大眾富裕階層中介乎35至65歲的準退休人士為最脆弱的一群,他們積蓄不足,沒有收入後亦難以獲得支援。同樣地,即使有伴侶的人亦認為,會在情感上依賴另一半的支持,多於財務建議方面的支援。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