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內銀1.2萬億授信力撐 內房股急升

【明報專訊】早前人行、銀保監使出「16招」及發出「第二支箭」救內房後,近日除了有多家民營內房已落實發行「中債增」債券,國有大銀行亦傳出與多家國營、民營內房簽署戰略合作協定,批出以千億計意向授信額度。消息昨刺激內房物管股急升,又以「示範房企」明顯領漲(見表),包括新城發展(1030)升近24%、碧桂園(2007)升20.4%、旭輝(0884)升18.4%、美的置業(3990)升17%及龍湖(0960)升12.2%等。

新城發展升24%最勁

根據公開信息統計,截至昨晚,工行(1398)、農行(1288)、中行(3988)、建行(0939)、交行(3328)、郵儲(1658)六大國有銀行,已與17家房企達成合作協議,分別為12家、5家、3家、8家、2家及5家房企提供額度,已披露的意向授信額度合計為12750億元人民幣。

值得留意的是,救樓市「16招」的六大細節昨日亦曝光,據內媒報道,銀保監會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六家大型銀行在前期工作基礎上,圍繞「十六條」監管政策,專題研究細化措施,當中包括要求銀行合理區分項目子公司風險和集團控股公司風險,建立區域優質房企「白名單」,對於暫時遇困房企存量開發貸款給予展期等安排;優化和擴大現有授信審批「綠色通道」模式適用範圍。

同時要求銀行亦要積極配合做好「保交樓」工作,靠前對接專項借款安排,着力推進「保交樓」項目配套融資。銀行亦要充分利用併購貸款、投行等工具,積極穩妥推進重點房地產企業風險處置項目併購金融服務,以及積極支持住房貸款合理需求,保障受疫情影響、符合延期政策的住房金融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和徵信保護。

銀河聯昌中港房地產研究負責人鄭懷武認為,今次銀保監要求銀行合理區分項目子公司風險和集團控股公司風險,是因為政府不再將內房問題「一刀切」處理,因「示範房企」如旭輝可能只是集團層面出現償債問題,但卻連帶影響優質項目的融資,故政府認為應逐個項目評估,形成在保交樓的同時亦保發展商。

高盛上調碧桂園評級

至於已傳獲三家國有大行包括郵儲行、中行、工行授信支持,當中郵儲行向碧桂園授信不逾500億元。大行高盛則上調碧桂園的評級至「中性」,目標價升至3.2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