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梁天卓:不要因疫情再停課

【明報專訊】早前中國內地突然放棄「動態清零」措施。由「生命至上」的嚴謹措施,到「完全躺平」的寬鬆政策,內地疫情爆發是自然不過的事。《金融時報》引述消息報道,上月首20日已經有2.5億人(即約總人口的18%)染病,其中單日更錄得3700萬人確診!

大部分港人對病毒已有抗體

可能是反中情緒的政治原因,又可能是害怕新變種病毒的出現,歐美日不少國家都向中國旅客提出檢測陰性的入境要求。當然,作為中國的一部分,香港特區政府只可以緊隨實施「0+0」,上周亦宣布開始取消疫苗通行證、限聚令、檢疫令及入境強制核酸檢測,冀本月中前內地與本港全面通關。

不少人都憂慮這時候全面通關會為本地帶來第N波疫情,到時候疫苗通行證、限聚令、檢疫令及入境強制核酸檢測這些措施會否因此回歸?如果學校內同時爆發新一波疫情,學校會否再次停課?

其實,這些憂慮都有點杞人憂天。一方面,在病毒沒有變種的前提下,大部分香港人其實都在之前確診過,加上本地的疫苗接種率已經甚高,換句話說,大部分香港人對病毒都有一定的抗體,即使在通關後到港的大部分旅客都是確診人士,這相信對本地疫情的影響亦不會太大。

小朋友組別死亡率最低

另一方面,退一萬步地想,即使開關後本地確診數字真的上升,本地學校亦不應再次停課。差不多所有的研究都指出0至19歲的小朋友在確診後的死亡率約0.001%,是所有年齡組別中最低的,而另外有不少研究亦同時指出這幾年以來各國停課對學童學習的進度有莫大的影響,直接令他們失去了幾年累積人力資本的機會。

回頭望,這些人力資本的失去已是一去不復返,但向前看,我們應該汲取教訓,不要再讓學童們失去學習的機會。

中大亞太研究所經濟研究中心成員

facebook.com/economics3.0

[梁天卓 經濟學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