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新一年開始,由於中國大幅度改變國策,由「動態清零」突然變成全面開放,市場憧憬大陸經濟將會迅速復蘇;同時美國的經濟數據顯示,通脹數據持續改善,市場預期美國的加息幅度將會逐步放緩,美元及美國長期國債息率開始下降,美國經濟「軟着陸」的可能性加大。兩大利好因素共同影響下,近期中、美、港股市升勢暢旺。
高風險資產加密貨幣,近期也受惠於美元及美國債息下跌,市場資金對風險資產的愛好提升,致價格顯著上揚。其中,比特幣(Bitcoin)價格由12月底約16,500元(美元‧下同),升至近期逾21,000元,近半個月升逾27%;而以太幣(Ethereum)則由12月底約1200元,一度升至逾1600元,升幅更逾33%,成為今年升幅最為顯著的資產類別之一。
加密貨幣市場情緒似乎快速好轉,坊間評論也容易將幣價急升,與近期香港加密貨幣監管發展連結起來,例如近期高調宣布擁抱加密貨幣資產市場,容許資產管理公司推出加密貨幣的期貨ETF上市,並有意讓散戶循正式及受監管的渠道購買加密貨幣現貨,令市場預期會得到更多資金參與。然而,若投資者仔細留意加密貨幣的成交量數據,則會發現以上敘述,似乎是一廂情願的想法。
雖然有些加密貨幣具有一定的投票權利,也有一些加密貨幣甚至有質押或回購功能,以吸引用戶長期持有,以及提升其價值地位,但大部分主流加密貨幣,其金融本質上並非股票,即使發行加密貨幣的企業是否錄盈利,也不會對持幣者分派「幣息」,而是更像黃金,而且交易更為方便及迅速。故此,成交量愈高,用戶群愈大,往往才是驅動幣價持續上升的主要原因。
然而,根據加密貨幣數據公司The Block今年1月15日資料顯示,當日比特幣期貨的開倉(Open Interest)金額只約78.4億元,與去年11月加密貨幣交易所FTX「爆煲」後的開倉金額相若。對比FTX「爆煲」前,去年10月有約110億元至130億元的開倉金額,仍有三成以上落差,反映即使近期加密貨幣價格顯著上升,但投資者入市意欲並不大。
在現貨市場中,同樣見到上述情况:雖然今年頭半個月,加密貨幣現貨總成交額約為2590億元,有望超越去年12月3576億元的月度成交額,但是,如果比特幣的交投量未有顯著變化,預期本月的總成交金額約為5200億元,交投量其實也是比去年頭11個月差。
加密貨幣成交額維持在低水平,但價格急升,令大量「淡友」投降甚至被斬倉清算,或許是令加密貨幣短線持續上升的主因。The Block 數據顯示,由1月12日至14日為止,由於比特幣價格急升,每日出現7000萬元至1.4億元的短倉被斬,但開倉金額則未見顯著上升。故此,有一派投資者認為,近期幣價急升,是有大戶或機構投資者趁加密貨幣交投量稀疏,加上市場息口轉跌利好風險資產,於是利用大額資金拉動幣價向上,從而令「淡友」投降,騎牆派玩家則由淡轉好,進一步推動幣價走勢。
加密貨幣的成交量及成交額都維持在較低的水平,反映的是目前的玩家主要是有經驗的投資者或機構投資者為主,一般散戶,要不已錄得有七至八成的賬面虧損,要不曾經在加密貨幣投資路上試過「一夜歸零」或交易所爆煲等失敗經驗,現時反彈雖然明顯,但仍遠不足以抵銷他們的賬面損失,也擔心目前市況只是「牛市陷阱」,一旦再次加注入市,幣價再度轉跌,會輸得更甘!在保守心理充斥市場下,新錢新人仍未有衝動買入的情緒,加密貨幣市場的觀望氣氛仍然濃厚。不過,加密貨幣不斷生成,增加供應,持續對幣價構成壓力。沒有「新水」入場,即使有短期升幅,但升勢根基並不穩定,意味投資者仍有機會,繼續等待美國經濟數據及息口變化,再去決定部署入市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