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去年資本市場壞消息一浪接一浪,受聯儲局加息令債市大幅波動、中國境內利率低於境外等影響,渣打資本市場大中華及北亞地區主管嚴守敬形容,去年發債市場環境是「多年來所未見地差」。展望今年,嚴守敬指本月初香港兩宗債券發行反應熱烈好過預期,料可鼓勵更多機構回歸市場發債,不過加息和地緣政治的不確定性仍存在,暫難估計反彈幅度。
去年亞洲(日本除外)的G3貨幣債券(即美元、歐元及日圓)發行額為1600億美元,按年下跌53.6%,為2013年以來最低。去年債券價格因環球央行加息而下挫,嚴守敬指機構投資者去年大幅損手未有買債,將購買力累積在今年重新出發。今年初香港政府和機管局,分別發行57.5億和30億美元等值債券,錄360億和250億美元認購,嚴守敬指投資者對10年和30年的長債認購超過短債,更為出乎市場預期,或反映投資者認為加息已差不多完結,是時候鎖定高質素資產。
受首兩宗發債反應理想,嚴守敬表示,銀行建議客戶萬勿錯過發債窗口,未能在一手市場分配債券的投資者也轉至二手市場,帶動債市活動回升,今年首兩周內亞洲G3貨幣債券發行額為250億美元,已超過去年第四季的140億美元。對於全年債市活動能否維持強勁走勢,他指近期投資者反應熱烈,能吸引潛在債券發行人回歸市場,不過俄烏戰爭、歐美央行加息等影響仍然存在,而中國內地等市場的本地融資成本較低,不少機構在境內融資代替境外發債,上半年仍拖累發債恢復速度。他預期今年亞洲債券發行量將高於去年,但不會太快回到2021年的歷史高位水平。
過去中資企業是亞洲G3債發行主力之一,不過去年內房民企發生資金鏈問題加劇,去年大中華區G3債券發行額按年下跌58.9%至900億美元。嚴守敬表示,渣打去年排名為外資行中最高。
對市場展望,嚴守敬指去年沒有多少民企內房仍未違約,即使已經債務重組,它們已難以回歸市場發債。不過,今年初萬達旗下商業房地產企業成功發行2年期美元債券,認購額為14億美元,令發行額由原來2億增至4億美元,認購者有不少外資,在過去內房債投資者損手的背景下,反應良好出乎預期。嚴守敬認為,政策大方向正在改善,而萬達有穩定的商場租金收入,與住宅內房企業不同,認為交易有指導作用。不少銀行已向投資者和房企探聽,有甚麼類型內房,可以甚麼條款回歸債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