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據彭博報道,自今年以來中資企業首次公開招股(IPO)以及後續股票銷售已籌集81億美元(約631.8億港元),較美國公司及歐洲公司分別籌集40億美元(約312億港元)及11億美元(約85.8億港元)更多,令中資企業有望率先擺脫去年全球股票銷售下滑的局面。
根據統計,年初至今內地公司在港通過配售等方式,共籌集近20億美元(約156億港元),按年大升41%,配股公司包括藥明生物(2269)及中教控股(0839)。另內地公司亦於美國進行5次配售,集資近14億美元(約109.2億港元)。
彭博引述對冲基金公司Myriad Asset Management投資組合經理 James Bean表示,中資公司在今年首數周已增加融資水平,預示了未來將有更多融資活動。隨着中國經濟重拾增長軌道,企業需要加強資產負債表的表現,因而需要補充現金儲備。
報道提到,早前在內地政府改變新冠疫情措施的刺激下,中資股股價大幅上漲。另一邊廂,由於美國和歐洲實施激進的貨幣緊縮政策,加上經濟表現疲軟迫在眉睫,預計美國和歐洲的復蘇之路將更加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