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葵青貨櫃碼頭吞吐量跌幅大 海嘯後最傷 跨境貨運雖撤限 業界:今年仍難樂觀

標籤:

【明報專訊】香港過去一直擁有自由貿易港美譽,但過去3年受疫情困擾,集中處理進出口大型貨櫃箱的葵青貨櫃碼頭吞吐量在去年全年跌11.7%,為金融海嘯以來最大跌幅(見圖1)。有業界人士直言,本港在去年下半年正「失去轉口港功能」,今年貨運市場仍不樂觀。香港海港聯盟亦表示,陸路跨境司機配額限制令內地經香港轉口出海外的貨物「顯著減少」。今年初兩地宣布通關,多項防疫政策取消,市場關注本港能否重拾優勢。政府有關部門回應,本港與深圳、廣州已確立基本分工,強調香港高效處理貨運,是大灣區內的中轉樞紐和補時港(即追回時間延誤的港口)。

明報記者 陳麗歡

(貨櫃碼頭系列‧二之一)

據香港海運港口局數據顯示,香港葵青貨櫃碼頭吞吐量在去年所有月份均錄得跌幅,當中7月至11月期間跌幅呈現遞增,當中以11月跌幅最為慘重,跌逾兩成(見圖2),主要因在去年下半年開始內地多個省份爆發疫情。至12月時跌幅稍微收窄,全年吞吐量大跌11.7%,為2009年挫14.5%以來最差。

抗疫3年 部分貨商改內地直接出口

由本港多個碼頭營運商組成的海港聯盟表示,過去3年疫情,香港跨境貨車司機進入深圳受配額限制,只能在指定深圳口岸的接駁場取貨和卸貨,導致運貨時間和費用大增。此外,由於駁船方面亦受相關限制,延長船員在駁船上逗留時間,以至他們未能上岸或返回住所,影響駁船處理能力。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接受訪問時稱,受限制影響,貨商經香港轉口「成本倍增」,因此部分商家亦不傾向走香港航線,會改在內地港口直接出口,以節省成本,當時香港亦因此失去作為進出內地的重要轉口港角色。

何立基指出,葵青貨櫃碼頭吞吐量在下半年出現「斷崖式下跌,跌幅巨大,令人心驚膽戰」,不只是受疫情影響,更包括環球市場潛在金融衰退,需求疲軟。他續指,回顧去年下半年金融境况危機四伏,內地爆疫工廠生產受影響,兩地防控政策不一致令商家運費成本上漲;歐洲經濟受戰爭因素不樂觀;美國透過加息壓抑通脹影響全球市况;中美地緣政冶糾紛令中國訂單減少;再者,各國正從疫情中復蘇,大眾需求轉向旅行消費,而不是如電話、家電等必需品,種種因素均會影響本港貨運市場。

陸路跨境物流復常 助船運界重回正軌

踏入2023年,內地香港1月初實現免檢疫通關。運輸及物流局和海事處就今年貨運市場回覆本報查詢表示,1月8日起內地取消各項跨境貨車運輸防控措施,粵港兩地陸路跨境貨運「恢復正常運作」。海港聯盟亦指,跨境物流過程「已回復暢順」, 對貨運量產生正面影響,但程度還有待觀察,又指目前全球經濟發展仍存在多項不確定性,但全球貨物仍是來自內地和亞洲市場,作為重要供應鏈,香港作為轉口樞紐仍扮演重要角色。

何立基表示,陸路跨境物流今年初正步入復常,將有助船運界「重回正軌」,惟相信需時緩衝,因為跨境司機需要重新續牌、車輛亦需維修等,料需時一兩個月重塑車隊。何立基展望今年貨運市場,雖然防控解除,但內地爆疫工廠停工問題,環球經濟有待復蘇等影響,今年貨運市場仍不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