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上周港股繼續向好,恒指上升644點或2.92%,連升6周;外圍方面,美股三大指數道指、標指及納指上周亦分別上漲1.81%、2.47%及4.32%,當中,納指已經連升4周。今期封面故事專訪曾在奧巴馬政府擔任美國財政部副助理部長,並與當時的副總統拜登共事、現職霸菱首席環球策略師柯睿思(Christopher Smart)、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全球大宗商品兼外匯主管施德銘(Dominic Schnider)及大中華區股票主管李智穎分析最新形勢。柯睿思預測,美國工人時薪今年料可按年保持約5%增長,中國則正在走出疫情重啟經濟,預料這兩大趨勢將貫徹全年,分別為美國及中國股市帶來支持;施德銘則指該行預測人民幣兌美元今年繼續向好,年底可升至6.5,李智穎看好中資科網、醫療及消費等多個板塊。
雖然美股三大指數道指、標指及納指去年分別下跌8.78%、19.44%及33.10%,多家投資機構亦預測美國今年將出現經濟衰退,不利美股表現,惟在一片悲觀情緒中,美國經濟及股市卻再次展現韌性。美國商務部於上周公布,在消費及政府開支帶動下,去年第四季國內生產總值(GDP)初值按季折合成年率增長2.9%,高於預期的2.6%增幅,去年全年GDP則增長2.1%。事實上,美股三大指數今年已扭轉去年弱勢掉頭回升,道指、標指及納指至今分別上升2.51%、6.01%及11.03%,令去年至今的跌幅分別收窄至6.50%、14.59%及25.72%(見圖1)。
柯睿思早前接受彭博社訪問指出,美國、歐洲及中國等全球主要經濟體近月表現均優於預期,例如美國工人時薪按年增長率(US annual hourly wage growth)維持在約5%、失業率亦維持在低位,中國亦放寬防疫限制重啟經濟;記者是次專訪柯睿思,最關心的是這是否代表美國及中國股市最困難的時間已過去?他表示:「這些正面趨勢應該可以貫徹全年,應該可以為股市帶來支持。不過,同時需要記着的大環境是,美國及歐洲經濟仍在放緩,而且相關央行仍在加息,這意味不論公司或政府都要面對收入下跌及借貸成本上升的夾擊,大型企業看來可以承受這些壓力,但比較弱的企業將會面對眾多意料之外的衝擊。因此,投資者構建組合時需要小心,並且要持續審視風險。」
有歐資私人銀行指出,美國消費物價指數(CPI)組成部分中住屋成本(Shelter)佔32%,由於CPI統計一般是每年續約一次的租約,與最新情况大概有半年差距,故近月仍錄得升幅,惟由Apartmentlist.com制定、反映市場最新變化的美國住宅租金指數,其實從去年9至12月已連續4個月按月回落,這應該會反映在今年3至6月的CPI數據上。美國去年11月CPI按年增長7.1%,惟按月僅增長0.1%,假設在未來幾個月維持此按月增長率的話,今年5月CPI按年升幅便會回落至約2.5%,這亦為聯儲局在下半年減息提供空間。
不過,柯睿思表示,由於美國工人時薪按年增長率仍高達約5%(見圖2),因此當地通脹亦具黏性,認為預測今年5月通脹將回落至2.5%屬樂觀,因此暫時還不能確定美國是次加息周期何時見頂、難言何時開始減息:「我們很難準確知道是次加息周期何時停止,比較可能出現的情况是,聯儲局在今年春天便會暫停加息。美國CPI通脹的確正在回落,但要在今年5月便回落至2.5%是樂觀預測,原因是就業市場仍然緊張,工人時薪因此亦增長理想,而且中國重啟經濟亦會為全球能源價格帶來新的刺激。總結而言,我們預期即使通脹將會繼續回落,過程中仍要經歷更崎嶇不平的路途」。
柯睿思解釋,美國工人時薪按年增長率實在是非常重要的數據,原因是聯儲局需要避免出現由薪金上升過快所帶來的惡性通脹循環(編按:即通脹急升令工人要求大幅加薪,這反過來又會進一步推高通脹,周而復始),因此即使上月該增長率已放緩至4.6%,屬正面的發展,但需要進一步回落,聯儲局始可以宣布已經達成去年3月以來大幅加息壓抑通脹的目標,投資者才會將憂慮的焦點由加息轉移至衰退。
柯睿思同時指出,要預測美國經濟會否出現衰退,新屋動工(US New home starts)是其中一個需要留意的數據,原因是樓市無秩序地下跌是重大風險,此舉會重擊消費者的信心,而目前住宅供應緊張令此不利情况不太可能出現。他續說,雖然過去一年美國按揭利率上升的確為樓市帶來震盪,但假如不這樣做以穩定樓價,讓樓價繼續急升也會帶來潛在風險。另一個需要留意的數據是美國家庭多餘儲蓄(US Households excess savings),他解釋,受惠於政府增加派錢,加上新冠疫情爆發期間曾封城令消費減少,美國家庭多餘儲蓄在2021年高峰期曾達2.3萬億美元,惟隨着去年當地經濟復常、消費升溫,該數據在去年底已減少至1.2萬億美元,當中,中、高收入家庭普遍仍然有多餘儲蓄,即使未來或受累於就業市場轉弱,他們仍然可以拿這些錢來緩衝困境。
美股以外,柯睿思分析,中國政府近月放寬防疫限制、重啟經濟,料可成為貫徹2023年的投資主題,中國股市近月急升,原因是投資者預期經濟將會復常,居民恢復正常流動,因此要密切留意各大城市交通擠塞及地鐵乘客數量等數據。
柯睿思表示,中國房地產新盤銷售由2021年7月高位顯著下跌,樓價亦出現調整,這除了令房地產開發投資減少、不利經濟增長外,亦令向來視物業為重要儲存財富工具的中國居民消費信心受打擊,尤其是過去3年因應疫情經常採取的封城措施亦不利消費。他續說,即使中國政府近月針對房地產發展商的政策已轉趨寬鬆,令投資者相信最壞的時間已經過去,但向前望的話,樓價需要止跌回穩,才可以進一步增加市場的信心。
中美關係如何發展,對於中國及美國股市亦相當重要。法新社本月17日引述美國官員證實,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將於2月5日至6日訪華,是他2021年1月擔任國務卿以來首次訪華,其間與他主談的將是中國新任外交部長秦剛。中國外交部當日回應表示,未確認具體日期,稱中方歡迎布林肯訪華,中美雙方正就具體安排保持溝通。
霸菱柯睿思在2009年至2013年任職美國財政部副助理部長時,曾與當時任職副總統的拜登共事於奧巴馬任總統的政府,參與制定美國在歐洲、俄羅斯及中亞的財金政策,在是次專訪中,他被記者問及對是次布林肯訪華有何期望,他表示:「我很難預期此行可以帶來任何重大突破,原因是(美國)華盛頓及(中國)北京在一系列廣泛的問題上有愈來愈多的不同意見。儘管如此,兩國將有高層訪問,也是關係重回正軌的重要一步。」
霸菱柯睿思在《Money Monday》第293期(2021年4月21日出版)封面故事曾接受專訪表示:「跟着幾個月隨着美國政府強勁刺激政策出台,以及疫情受控令經濟活動大致回復正常,很多企業將交出盈利增長非常理想的成績表,業績超出分析員預期,支持股價進一步向好,預料今年美國股市仍會有強勁回報;作為比較,隨着中國經濟開始轉型而增加不明朗,中國股市今年(2021年)已變得波動,較難預測後市」。
美股三大指數在2021年全年大漲小回,道指、標指及納指分別勁升18.73%、26.89%及21.39%;而中國股市2021年第二季靠穩後,下半年便急轉直下,MSCI中國指數及恒指全年分別下跌22.37%及14.08%,可見柯睿思分析往績頗佳,他在是次專訪分享的觀點亦值得重視。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