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瑞銀料人幣撲6.5 中資股續向好

【明報專訊】踏入2023年以來,中國股匯雙雙向好,人民幣離岸價及恒指分別上升2.5%及14.7%,或反映外資積極買入中國資產,瑞銀財富管理投資總監辦公室全球大宗商品兼外匯主管施德銘(Dominic Schnider)及大中華區股票主管李智穎分析,中國正在走出疫情、利好經濟,料人民幣兌美元今年餘下時間進一步向好,年底可升至6.5水平,看好中資科網、醫療及消費等多個板塊。

外資若看好某一市場資產,需要先將本身的貨幣兌換為該市場的貨幣,始可買入有關資產,故此匯價轉強往往是股市向好的先行指標。另外,由於美元是全球多個國家重要儲備及交易貨幣,美元匯價轉弱,往往被視為向全球釋放流動性,例如美匯指數去年9月28日由高位近115點回落,至上周五收報101.9,累積跌幅達11.2%,期內MSCI全球指數及恒指則分別上漲14.2%及31.5%。

瑞銀施德銘指出,目前該行對美匯指數持「中性」(Neutral)評級,主要反映在該指數中佔比相當高的歐元,兌美元料不會大幅升值,同時亦看好個別貨幣如澳元及人民幣,當中,人民幣兌美元匯價今年底料將升至6.5水平。

優化防疫樓市回穩 利好中國股市

《Money Monday》分析,若人民幣兌美元今年升至6.5水平,反映資金持續流入,利好中國股市。而事實上,瑞銀李智穎目前亦看好中國股市。她解釋,中國股市去年首10個月曾受累三大負面因素,包括:(1)防疫政策、(2)地產市道疲弱、(3)中美關係欠佳,而首兩者近月已有明顯改善。

李智穎表示:「首先,內地近月已經優化防疫措施、重啟經濟,政策比預期早出台,而且亦實行得很快,根據一些內地大型運動用品公司所提供的資訊,不少內地城市疫情高峰期過去後,居民便走出來消費。第二,內地上月房地產市場數據已公布,住宅峻工明顯改善,原因是中央政府已提供財務支持、促使已預售未落成的項目完工,這對於當地居民買樓信心亦提供很重要的支持;向前望的話,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要給予市場信心──樓價不會再跌、已轉趨穩定,故此政府可能會在需求端進一步出手,例如不少城市已撤限購政策,估計3月全國兩會之後,還會有更多新措施出台。」

中美關係近月回穩 明年聚焦選舉

至於中美關係,李智穎認為,即使兩國長期角力難免,屬市場重大不明朗因素,惟去年底中美審計爭議有重大突破(編按: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表示,已成功獲得對中資企業全面審查及調查的權限,是歷史上首次,相信有助解決潛在監管問題,令投資者得到更好保障,市場普遍認為此舉有助緩解中概股除牌危機),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料於2月5日至6日訪華,中美政府高層再次面談磋商如何管控分歧,均屬投資者所樂見。

不過,李智穎亦提醒,明年會先後有台灣及美國選舉,故她擔心中美關係屆時可能又會轉趨緊張:「情况暫時是穩定了,但之後的發展仍然有所擔憂。」

李智穎強調,投資中國股票,要「買股不買市」,例如投資者過去10年長期持有中國股票指數ETF可能無錢賺,惟買中優質中國股票,回報卻可以十分可觀。

四大原因看好中資科網龍頭

就現市况而言,李智穎認為,即使不少中資科網龍頭股股價去年11月以來已勁升近倍(見圖),惟後市仍可以留意:「中資科網龍頭股股價近月表現強勁,我認為有四個原因,第一,它們在去年10月底超賣得很厲害,近月不單受惠內地重啟經濟,而且中美關係亦略有改善;第二,10多年前外資看好中國股市便買內銀股,目前則是買中資科網龍頭股;第三,目前只是外資對中國股市、對中資科網龍頭股評級改變,它們的生意其實是未改善的,估計隨着內地疫情受控、重啟經濟,商家將增加廣告推廣開支,有利它們日後互聯網廣告收入回升;第四,此板塊目前估值對比過去5年平均值仍然折讓頗大,我們預期個別股份今年及明年每股盈利均可增長20%,可望支持估值及股價回升。」

內地重啟經濟 利好消費醫療股

另外,李智穎認為,隨着內地走出疫情、重啟經濟,可以留意內需股:「內需股如啤酒、出外旅遊、餐飲股現仍未完全反映重啟經濟的正面影響,另外,亦可以看好家電。雖然新能源車股股價近月比較波動,但內地政府支持消費市場,估計一定包括支持新能源車發展的政策,例如內地居民購買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去年底屆滿後,今年第一季尾至第二季初或會出台新政策扶持。」而她亦看好中資醫療股:「不少醫藥股股價近月表現很好,但仍有一些板塊升幅相對落後,例如私營醫院股。在疫情管控期間,私營醫院基本上難以進行手術,它們將會受惠於疫情受控、重啟經濟。」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封面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