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兔年中國勢復蘇 歐美存隱憂 基金籲加入投資級別債日圓分散風險

【明報專訊】甫踏入兔年,環球股債市場齊做好,年內「兔」氣能否繼續揚眉成市場焦點。綜合市場人士觀點,中國重新對外開放,將利好中國市場表現,但今年歐美經濟或現衰退為市場帶來隱憂,市况或波動下,在投資組合加入投資風險較低的投資級別債券將有助提升組合穩定性,更可考慮在年初加入日圓等傳統避險資產作中線部署,以進一步分散風險。

瑞聯銀行財富管理首席投資總監韋立民(Norman Villamin)指出,今年市場關注點將由通脹轉至經濟增長,目前已發展市場經濟衰退風險較高,同時新興市場經濟回穩並開始復蘇,今年投資應保持審慎。該行亞洲高級經濟師Carlos Casanova補充,該行預期今年歐美經濟將衰退,估計今年全球經濟增長約2.3%(見圖),並料已發展市場今年經濟增長難逾0.5%,新興市場經濟則有望增長3.8%。他又預期,今年全年亞洲經濟增長可達4.2%,增長主要由中國經濟重新對外開放所帶動。

內地或增加太陽能風能投資

DWS亞太區投資總監Sean Taylor表示,中國經濟正在復常,即使春節過後新冠病例大幅上升,相信復常之路也不會再次逆轉,目前中國政府政策為優先考慮經濟增長,預計將通過刺激措施支持經濟,如消費券將在5月前發放,認為消費回升和服務業復蘇將推動經濟增長,同時政府亦在推動投資,重點為擴大基礎設施及低碳經濟發展,有可能會增加對太陽能和風能的投資。從最近公布的經濟數據,可預視內地經濟將於今年第二季出現V形反彈,只要新冠感染情况穩定下來,經濟復蘇便會加快,預期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將回升至5%,由於今年內地經濟和企業盈利增長前景均較去年為佳,認為兔年對中國股市來說應是個好年。

然而,中國市場自去年10月底見底後大幅反彈,近日市場擔心升勢是否過猛,但Taylor預期股市仍有進一步上升空間,並認為中國股市已擺脫自2021年2月以來的長期跌勢,目前股市只收復了部分跌幅,中國企業具有約15%的收益增長和較低的風險溢價,應能支持股市向好,同時企業估值仍具吸引力,如現時MSCI中國指數的市盈率約11倍,仍較10年平均水平13倍為低,行業中特別看好消費行業,基於經過3年疫情相關的停滯,被壓抑的消費需求強勁,加上防疫期間家庭的儲蓄大幅增加,未來消費有望回升。

至於中資科技股,瑞聯銀行亞洲科技股高級顧問Vey-Sern Ling表示,最近中資科技股雖已累升不少,但估值仍低於美國科技股,預期中國政府需要科技企業推動經濟增長,對行業政策將由收緊監管轉向支持,同時隨着內地經濟復蘇,科技企業盈利也有望增長,以網購及網絡廣告市場為例,過去這兩個市場的收益往往能隨內地經濟增長。

中國政府對科企轉向支持

施羅德投資多元化資產投資總監佘康如表示,由於目前市場認為聯儲局利率將於約5厘水平見頂,並抱持美國將於今年下半年減息的預期,意味與經濟衰退相關的風險並未完全反映在企業盈利預期上。韋立民提醒,歐美經濟或現衰退,企業盈利將受影響,今年市場或因而波動,建議投資者在選股時要同時考慮股息,並在投資組合內加入債券,以增加投資組合收益。貝萊德基金經理Tom Mondelaers指出,去年大部分央行採進取的貨幣緊縮政策壓抑通脹,使全球各地的投資級別債券因而遭拋售後,目前此類債券的風險調整後收益變得吸引,如近月A級歐洲企業債券孳息接近4厘,一年前投資者要投資於區內的B級企業債方可獲此水平收益。

至於外匯方面,瑞聯銀行全球外匯策略主管Peter Kinsella預期,今年美元匯價將稍為轉弱,基於美國通脹壓力緩和,市場預期美息將見頂,美國經常帳逆差擴大,及目前美元匯價估值已偏高等因素,預期今年上半年美元兌傳統避險貨幣將率先回軟,料美元兌瑞士法郎及日圓將貶值,即日圓及瑞郎匯價於上半年有望相對轉強,預期日圓有望升至1美元兌120日圓水平,這與全球經濟數據廣泛轉差的勢頭一致,當全球經濟在今年稍後時間開始好轉,美元兌澳元及紐元等傳統大宗商品貨幣也有望相對轉弱,相信這些大宗商品貨幣匯價將因經濟活動周期回升而獲支持,其後歐元和英鎊兌美元匯率也存在上行壓力,主要取決於能源價格走勢,並預期新興市場貨幣前景不一,認為當中巴西雷亞爾和墨西哥披索將顯著受惠,這是基於兩地利率水平較高。

明報記者 劉敬華

[劉敬華 基金特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