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政府統計處公布,香港去年12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的臨時估計按年升1.1%至337億元,勝市場預期跌2.5%;全年計總銷貨價值約為3499億元,按年下跌0.9%。業界代表指,雖然內地與香港上月初通關,行業生意未有顯著改善,絕大部分會員認為內地旅客未見明顯增多,人流及生意均表現一般,更有2至3成零售商反映現時生意依然疲弱。
按零售商主要類別計,去年12月超級市場貨品銷貨價值跌0.3%,不過全年計仍升1.3%;藥物及化妝品去年12月及全年分別升8.3%及2.7%;百貨公司、服裝表現仍受壓,去年12月及全年計均錄得跌幅。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指出,聖誕節為行業傳統旺季,惟去年12月僅升1.1%,表現未有明顯改善,主要是經濟不明朗,令消費仍然處於疲弱狀態,加上外遊檢疫措施放寬,市民外出旅遊削弱本地零售市道表現。去年全年零售下跌0.9%,反映2022年是消費疲弱的一年。
展望今年1月表現,謝邱安儀表示,農曆新年前兩周至年初四(1月8日至25日)期間,有約八成零售商表示生意錄得升幅,當中,百貨、化妝品、珠寶鐘表類別的會員指生意有約2至3成升幅,服裝及個人護理零售商亦錄得單位數升幅。謝邱安儀認為,主要原因來自限聚令放寬,市民活動增加,加強晚市銷情,加上港人回鄉過年亦帶動購物送禮需求,另天氣寒冷亦推動服裝商的生意。不過,家具、家品和超級市場等本地市場為主類別就受到市民外遊影響,相關會員透露生意於1月及農曆年期間錄得跌幅。
她續稱,對今年首季至上半年遊客帶動市况持觀望態度,惟去年初受第五波疫情影響,今年首季零售額將因低基數而反彈,整體而言要到下半年才開始復常,出現明顯改善。
政府發言人表示,受第五波疫情嚴重影響,全年計零售微跌0.9%。未來經濟活動復常及訪港旅客人數上升將有利零售業,勞工市場情况改善亦可提供額外支持。
大新銀行經濟研究及投資策略部指,隨着本地疫情回穩,防疫措施放寬,加上即將恢復全面通關,料持續有利本地私人消費及零售活動,外圍有迹象顯示環球緊縮貨幣政策有望上半年結束,預料零售銷售有望今年內重上疫情前每月平均400億元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