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在過去20年互聯網科技不斷發展,人類也進入了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並以ABCD為當中的核心技術:A─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B ─Blockchain(區塊鏈);C─Cloud Computing(雲計算);D─Data Technology(數據技術)。未來幾星期筆者會逐一同大家分享。
人工智能(AI)在Web3.0/元宇宙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底層技術,主要應用在元宇宙裏與虛擬人(Avatar)及聊天機械人(Chatbot)作深度互動、人性化溝通的場景。Tesla創辦人Elon Musk有參與投資的OpenAI,去年11月底推出ChatGPT(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s)試用版,一周內在全球獲逾百萬用戶登記,ChatGPT現時雖暫時並不支援中國地區使用,但用戶仍可透過VPN方式跨區連接體驗其強大威力。
ChatGPT是採用自然言語處理(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NLP),NLP能令電腦理解人類語言,並能像人類一樣進行對話式交流。用戶在使用ChatGPT,不僅可「偷雞」做學校家課、公司的商業提案或代寫文章等,甚至能應付考試。據外媒報道,美國有兩間大學利用ChatGPT應考法律及商業管理考試,結果考試合格,但成績不算優異。而OpenAI為使用戶能分辨是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 )還是AIGC(AI Generated Content)所產出的內容,最近推出了OpenAI Text Classifier來做內容鑑證。
不過,OpenAI CEO Sam Altman呼籲不要盡信聊天機械人所有的答案,畢竟目前始終是試用階段,需要更大量數據及更長的時間,進行深度學來提升ChatGPT的理解及認知能力。ChatGPT仍有很長的路要走,但它的能力就像一個可以不停自我提升的Ask Jeeves一樣,最終有可能回答出更多層次及更人性化的深度答案。
ChatGPT會否顛覆傳統搜索引擎的領導地位?以Google為例,摩根士丹利分析師指出,雖然Google將面臨來自ChatGPT等新興服務的威脅,但 Google擁有數十億用戶,是大多數互聯網用戶的入口,其核心技術是透過不斷搜羅全球數十億個不同網站內容,並有序地indexing推送出搜尋結果。若ChatGPT要趕上Google,必須能滿足每天有40億用戶,並回答數十億多的搜索查詢。大摩表示,顛覆者必須具備比現有工具好十倍以上的解決能力及用戶體驗,才能讓用戶改變使用習慣。目前ChatGPT不存在這些要素。Microsoft最近亦向OpenAI「追投」,並打算把旗下產品包括其搜尋器Bing、Office及Azure,與ChatGPT作深度整合,亦是對Google一個挑戰。
Google也不是「躺平」應對。過去3年,Google在AI和機器學習研發上投放了過千億美元。到2025年,研發支出料每年增長13%。Google正在構建LaMDA(Language Model for Dialogue Applications)等自然語言模型,並投資一個名為BERT的機器學習程序。Google還啟動了一個項目CaP(Code as Policies),教授電腦代碼如何編寫、修復和自我更新,這可為Google及其他創科企業解決未來對程式員的供應需求問題。
Google亦在開發與ChatGPT類似的項目,旗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DeepMind宣布一款名為Dramatron的新應用程序,此為互動式共同創作AI工具,可和作者一起創作新故事,並加上故事標題、人物、地點描述和對話。Dramatron是利用現有預訓練的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Chinchilla產生一致性的長篇文字,它可協助共同創作劇場或電影劇本。
AI在未來一兩年將高速發展,其能力除了輔助,並會取代某些人類的工作。有研究估計未來10年將有接近一半的工種會被AI所取代。跟以往的工業革命不一樣,受影響的是低技術能力的勞工。但今次所影響的除了低技術水平的人之外,醫生、律師、會計師等也有所影響。反之將會衍生更多高收入的人工智能技師、工程師、設計師等專業新崗位。
筆者相信未來一年將有更多資金進入AI 投資板塊上,更多科創企將以AI / ChatGPT作底層技術開發多用途的應用服務。多年來致力於這項技術的公司,如Google、Microsoft、Meta在AI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具有優勢。但在Web 3.0的世界裏,將不斷有創新企業加入目前仍是一個藍海的創科板塊。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