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報專訊】不少基金經理已在去年第四季因為疫情防控逐步解除及復常而調整投資組合,今年仍面對不明朗因素,包括美國會否衰退及中國經濟復蘇步伐是否穩固等,當然全球通脹仍是焦點。安聯投資亞太區股票首席投資總監及投資組合經理陳致強(圖)表示,選股策略仍是由下而上,其中較為看重企業盈利及現金流,而互聯網板塊政策開始放寬,上半年港股及ADR等市場有望跑贏A股,下半年當內地經濟明顯復蘇,A股前景會看高一線,看好板塊包括消費、工業及互聯網。
通脹問題持續困擾已發展市場,令不少美國企業盈利受到影響。今年市場會聚焦在亞洲,特別疫情過去後,旅遊業為經濟支柱產業的國家,經濟增長更看高一線。安聯投資亞太區高級經濟師湯繼成(圖)表示,看好泰國及中國經濟增長,泰國已取消旅行限制和重新開放旅遊業,很大機會受惠於中國遊客的回歸。中國重新開放帶來的提振,加上美元見頂以及發達市場,尤其是美國和歐盟的需求放緩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將可能改變今年亞洲市場的宏觀格局。然而,其他亞洲地區的經濟增長前景,尤其一些出口相對更依賴中國多於美國及歐盟的亞洲經濟體,將受已發展市場經濟轉弱所拖累。故台灣、韓國、澳洲、印度、印尼及日本則給予中性評級,而看淡則有馬來西亞、越南及菲律賓。
陳致強表示,中國諸多政策舉措積極發力,包括放寬清零政策以及互聯網和房地產行業迎來政策轉向,有助提振中國和亞洲市場的市場情緒和前景。陳致強表示:「考慮到中國經濟將隨着重新開放而恢復較快的增長速度,亞洲股市今年的表現可能會更為亮眼。中國進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以及現時中國股票估值吸引,將有助投資者於新一年恢復對中國市場的信心。此外,美元很可能已見頂,為亞洲股票市場消除一個長期以來的不利因素。另一方面,鑑於對中國清零政策的走向和房地產行業下行壓力的疑慮,大多數投資者對亞洲市場的配置相對較低。」在中國比預期更快放寬清零政策,加上政府實施支持產業的政策和2022年的統計基數較低下,或有助中國經濟增長在2023年重回4.5%至5%,甚至更高的潛在增速水平。
陳致強指出,現時市場已大致反映經濟復蘇的利好消息,未來升勢關鍵在於內地推出更多刺激經濟政策,帶動公司盈利增長,相信大市仍有進一步上升空間。「在亞洲股票中,我們相信中港和泰國的股票將分別受益於中國放寬清零政策和泰國重新開放旅遊業。就行業前景而言,我們對直接和間接受惠於中國重新開放的行業持樂觀看法,包括消費、工業和原材料行業,因為這些行業最受現行經濟復蘇及重新開放影響。我們對科技和金融行業持中性態度,同時對電訊和公用事業等防禦行業維持減持的立場,因為這些行業在市場上漲時往往表現落後。」
在亞洲外匯方面,湯繼成表示:「鑑於聯儲局應對通脹的反應緩慢及美元收益率上升,亞洲貨幣前景難測。在中國,人民幣最近受到投資組合資金流入的支持,但由於出口放緩和進口增加,使經常帳盈餘收窄,加上中美利差持續負向,將很大機會限制人民幣升值空間。」聯儲局上周一如市場預期加息0.25厘,湯繼成指出,市場憧憬美國減慢加息步伐甚至減息,惟美國經濟及通脹較預期強韌,對今年減息的預期有所保留。
陳致強表示,該行去年第四季已增持中資股,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支持平台企業在引領發展、創造就業、國際競爭中大顯身手」。中央政策都傾向對科技行業的支持,故預期互聯網行在第二季及第三季公布業績後,會予投資者更多信心。他表示,當內地經濟復蘇,廣告收入會上升,屆時則看好相關業務的公司。而內地近期放寬遊戲行業監管,相關互聯網及遊戲公司亦會受惠。去年不少國際投資者減持中資股,甚至退出中國市場,陳致強認為,外國投資者難以從外地理解內地政策變化,直言屬長遠投資風險,不過若駐香港或內地,了解內地政府長遠政策方向,例如支持科技行業發展,就可了解哪些公司受惠,捕捉相關機遇。他相信,外國投資者終須重返中國市場,因為中國在基準指數中有一定比例,如果沒有任何投資,則會承擔跑輸基準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