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eymonday
指數/外匯
明報APP

報章內容

內地1月人幣貸款增4.9萬億 創歷來單月新高

標籤:經濟

【明報專訊】中央財金部門促請金融機構在2023年提前放款的呼籲,在1月份的新增貸款中充分反映。人行昨晚公布,1月人民幣貸款增加4.9萬億元,創歷來單月新高,按年多增9227億元(人民幣,,下同)。分部門來看,住戶貸款增加2572億元,其中短期貸款增加341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2231億元;企業單位貸款增加4.68萬億元,反映絕大部分放款湧向企業。1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5.98萬億元,按年減1959億元,但仍屬有紀錄以來第二高。

絕大部分放款湧向企業 佔4.68萬億

市場原預期1月新增貸款4.2萬億元,社會融資規模總量5.4萬億元,即兩者均超出預期。廣義貨幣供應M2按年升12.6%,創2016年4月以來新高。市場分析指企業貸款大增反映內地放寬防疫限制後,多個行業均有強勁借貸需求,但家庭住戶的貸款仍然疲弱。當中住戶貸款便較去年同期少增5858億元;企業中長期貸款佔其中3.5萬億元,按月大增近兩倍。新企業債券發行亦反彈至1486億元。主要反映住宅按揭的住戶中長期貸款2231億元,較12月增長兩成。1月份人民幣存款增加6.87萬億元,按年多增3.05萬億元。

1月CPI按年升2.1% 符預期

另國家統計局公布,內地1月居民消費價格(CPI)連升第二個月,按年升2.1%,符合預期,12月為增長1.8%。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則連續第四個月負數,10月、11月均跌1.3%,12月跌幅收窄至0.7%,但1月再次擴大至跌0.8%,較市場預期跌0.5%大。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首席統計師董莉娟稱,1月份受春節和疫情防控政策優化調整等因素影響,居民消費價格上升。PPI方面,受國際原油價格波動和國內煤炭價格下行等因素影響,工業品價格整體繼續下降。

華泰證券認為,節後居民消費及內需快速回升,將拉動製造業及服務業產能利用率上行,2023年通脹回升時點可能更早。另2月豬肉收儲工作啟動後豬肉價格可能邊際回升並對食品通脹提供支撐。該行指出,通脹水平及企業盈利均可能在2023年較快回升。